李小幺喝著茶,慢慢點了點頭。
紫藤將手裏的冊子再從後麵翻起道:“這後麵一半,差不多都是各家添的妝了,連皇後也讓人送了幅紅寶石頭麵給七娘子添妝,這開平府大大小小的人家,凡攀得上的,沒有不過來添上一點兩點的,寧王妃送了對翡翠鐲子,郭家幾位夫人也都添了不少貴重東西……”
“這些不用細說了。”李小幺抬手止住紫藤:“回頭你悄悄抄一份回去。”
紫藤笑應了,收了冊子,和李小幺擠在一處,邊往下看邊笑道:“說起來七娘子最福氣不過,咱們家二爺雖說手……咱們二爺這人才品貌,到哪兒找去?又有姑娘這樣的小姑子,這添妝裏頭,不知道多少是衝著姑娘的麵子情份呢……”
李小幺將杯子塞到紫藤手裏打斷她的話道:“這是她的福份,也是水生哥的福份,是他們自己的福份。”
紫藤笑著接過杯子,垂又沏了杯茶遞給李小幺,也不再多說話,隻和李小幺一起看著熱鬧市井的這份難得一見的熱鬧。
張大姐和水家的仆婦們直忙了大半夜,才歸整張掛好所有家俱簾幔,對著冊子點好各色各樣的衣服首飾、古玩珍品、壓箱白銀等等嫁妝。
張嬤嬤帶著眾人忙著最後清點整理第二天正日子要用的各式各樣的東西。
呂豐和李宗梁、李宗貴、魏水生等人跟著亂到人定過後,就被張大姐和孫大娘子趕回去睡覺,準備第二天一早迎親的事。
天剛蒙蒙亮,李小幺就帶著紫藤等人趕到了魏宅,她已經算晚了,整個宅院和昨天比,已是大不相同,門口搭著喜棚,上上下下已經換好了嶄新的吉服。
李小幺四下看了,見各處妥妥當當,有條不紊,滿意的誇獎道:“多虧兩位嬤嬤。”
“張嬤嬤和盧嬤嬤從前在宮裏張羅過先皇後萬壽節的,如今張羅這個,哪會不妥當。”紫藤笑道,李小幺跟著笑著進了留給眾人休息的偏廳,安安穩穩的吃了早飯,隻管安心看熱鬧。
落雁帶著綠翠院眾人,抬著七八個戲箱子,一大早就過來準備。
李小幺離得遠遠的看著眾人走台、自顧自暖場,也不上前,隻打發紫藤過去囑咐了幾句,她若過去,隻怕落雁更要緊張的不行。
婚禮,昏禮也,午飯前後,賀喜的客人開始陸續登門,盧嬤嬤親自守在大門口,以分辯來的客人需要引往哪一處招待,李小幺和李宗梁等人則忙著在大門外、二門裏迎進迎出。
剛迎了兩三撥客人,蘇子誠一身鮮亮的明藍長衫,帶著東平等人,看起來神色很是清爽的在大門口下了馬。
李小幺和李宗梁等人,以及早到的客人一起湧出來迎接。
蘇子誠雖說還是一如既往的沒什麼笑容,可臉色卻是難得的溫和,竟還和早到的幾個兵部堂官和顏悅色的說了幾句話,把幾個堂官激動的滿臉通紅。
李小幺引了蘇子誠往偏廳去喝茶歇息,蘇子誠搖著折扇,腳步極慢、滿眼興致的打量著四周。走到戲台前,駐足看了良久。
李小幺也不催他,引著他轉進暖閣,蘇子誠頓住步子,帶著絲笑意說道:“差點忘了,大哥聽說你這兒今天有極好的雜劇要演,他和大嫂等會兒也要過來湊個熱鬧,你交待人準備準備。”
李小幺滿眼意外的看著蘇子誠,忙曲膝謝了,吩咐紫藤趕緊去和張嬤嬤、盧嬤嬤說一聲,把寧王爺和王妃的座次調整出來。
果然,沒多大會兒,寧王爺蘇子義和王妃慰氏帶著女兒柔嘉郡主蘇碧若在大門口下了車。
蘇子義又往後麵一輛車上扶了慰老丞相下車,再後,慰老丞相嫡幼子,風流倜儻的開平府名公子慰九爺也下馬急步上前,跟在父親和姐夫、姐姐後麵沿著台階上來。
這一回,連蘇子誠也迎了出來。
大門口一時擠挨的不堪,李小幺隨在蘇子誠後麵,李宗梁等人又後了一步,恭敬的將寧王一家和慰老丞相迎進正對著戲台的東邊花廳。
寧王等人進了府門,府門外卻亂成了一團,那些早到的各家子弟、管事管家,一個個急得跳腳,或是打發機靈敏捷的小廝,或是隻好親自打馬奔回,趕緊回去請家主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