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立,也要接受幫助
盡管我們總是強調,要想成就偉業,就要勤奮自立、吃苦耐勞。但是,我們也要承認,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很重要的。
詩人沃茲沃斯曾經說過:“自助和受助盡管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它們必定相互結合才是最好的——高尚的依賴和自立,高尚的受助和自助。”從搖籃到墳墓,幾乎沒有人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可以說,所有人都因受撫養和受教育而或多或少受人的恩惠。相比之下,那些真正的強者和最優秀的人往往最樂意承認和接受這樣的幫助。
從法國作家阿列克西斯·德·托克維爾的人生經曆中,我們不難印證這個事實。托克維爾出生在一個貴族的家庭,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法國貴族,父親是法國一個很有名望的貴族,母親是馬拉舍伯公爵的孫女。因為受家庭巨大的影響,剛剛21歲時,他就被任命為凡爾賽審計法官。然而,也許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才能無法勝任法官的職務,他最終決定放棄。他想依靠自己的能力開創未來的生活道路。對於這樣的決定,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個愚不可及的決定”。但這絲毫沒有改變托克維爾的意誌,他決定根據自己的願意行動。他果斷地辭職了,決定離開法國,並去美國遊曆訪問。後來,隨著此行的推進,他完成了偉大著作《論美國的民主》。
古斯塔夫·德·波蒙和托克維爾一起完成了那次遊曆。對於托克維爾在旅遊中那種孜孜不倦的勤奮精神,波蒙說:“他的本性與懶惰絲毫沾不上邊,不管是在休息時還是在旅行過程中,他的頭腦始終沒閑著……和阿列克西斯在一起,他最願意與你談論什麼東西是最有用的。對他而言,無所事事的日子是最糟糕的。即使浪費一秒鍾的時間,他也會覺得坐臥不安。”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托克維爾說:“生活中,人們必須時刻行動著。要知道,個人的外在努力和個人的內在努力都是必需的。假如不這麼做,我們心態上的年幼無知就會與年齡的增長不匹配。在人世間活著,人就像是一個在寒冷的地區漫無止境地艱難跋涉的旅行者,走得越高遠,他就走得越快。靈魂的病變是會導致惡果的,為了抵抗這種罪惡,我們不僅需要精神上的力量支撐,也要與身邊的朋友保持密切的聯係,以便相互扶持著共渡難關。”
盡管德·托克維爾提倡每個人都要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同時,這絲毫不影響他堅信人們在一生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受惠於別人的幫助或支持這一事實。所以,他經常滿懷感激地深情答謝他的兩個好友——德·克爾格雷和斯托菲爾。其中,前者給了他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後者給了他道義上的同情和支持。在給德·克爾格雷的信中,托克維爾寫道:“你是我唯一信賴可靠的心靈,你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盡管很多人都曾經對我產生了影響,但都遠遠不及你對我基本理念的誕生和對指導我行為規則的原則影響那麼巨大。”除了感激自己的朋友之外,德·托克維爾也很感謝他的妻子瑪麗。瑪麗的脾氣和性格都很好,她非常善良,內心平靜,這使得托克維爾能夠心無旁騖地進行研究。托克維爾相信,一個具有高貴心靈氣質的女性能夠在無形之中提高她丈夫的心靈品性,相比之下,一個低級庸俗的婦女隻會使她丈夫的心靈更加敗壞。
總之,人類的性格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受到很多無形的影響。例如,生活和文學的影響,榜樣和格言的影響,親朋好友的影響,先輩精神以及社會人文環境的影響等。每個人,都應當成為自己生活和行為的積極的主人。在保持獨立自主的同時,也能夠積極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沒有人能夠獨立地存活於世,這是我們需要時時牢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