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麵,以中國古代十部重要典籍為重點,這十部典籍是《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焦氏易林》、《楚詞洪興祖補注》、《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它們分別屬於經史子集四部,內容十分浩瀚。從微觀角度說,《管錐編》所研討的通常以小單位為對象,比如修辭學、敘事法、意象、母題、煉字、通感等方麵的理論。從宏觀上說,《管錐編》使中西文學對話,以國學研究為主,同時大量引用西學,引證中西著作近4000多種,給漢學提供了打通和比較研究的新格局。書中充滿了辯證法的思想和智慧,相反相成的思維方式貫穿了文字研究、文化現象研究的各個方麵。《管錐編》以文學為主,還涉及到哲學、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各門學科,不僅打通中西,而且打通了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錢鍾書所有的學術著作中,《管錐編》應該是內容最浩瀚、氣勢最恢弘,也最深奧難懂的一部。
地位與影響:《管錐編》發揚了錢鍾書溝通中西,打通一切學科界限的治學精神,在文化研究方麵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它的側重點仍在文學方麵,但幾乎囊括了古今中外人文學科的所有門類,其中充滿了作者獨出機杼的見解。它是學術史上拔地而起的高峰,也奠定了錢鍾書“文化昆侖”的大師地位,獲得了首屆國家圖書獎。
《宋詩選注》
初版時間:1958年
初版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推薦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
內容概述:《宋詩選注》是一部富有特色的宋詩選本,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詩篇。其中還包括《宋代詩人短論》和《宋詩選注序》。選入的詩歌以及鑒賞都體現著作者對宋詩的整體認識和評價標準,這種認識和標準就體現在《短論》和《序》裏。錢鍾書堅持文學批評的標準是“公允、恰當、有分寸”,在這種眼光注視下的宋詩,整體成就“在元詩、明詩之上,也超過了清詩。我們可以誇獎這個成就,但無須誇張”。作者深刻指出“有唐詩做榜樣是宋詩的大幸,也是宋詩的大不幸”,因為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創造性。在肯定其成就、總結教訓的基礎上,錢鍾書總結了整個舊詩詞演變中包含的教訓,在選詩時也始終堅持選擇具有獨創性的藝術成就較高的詩歌,希望每一首詩都能讓讀者領略到詩人的整體風貌。
《宋詩選注》突破了舊的箋注模式,創造性地把注釋和評論結合起來。作為一本有相當學術性的對宋詩進行鑒賞研究的書,該書的注釋不是一般地解釋詞語的意思,而是進行審美品鑒,注釋和評論相結合。對於詩人的簡介可以說是一篇篇精彩的詩人論。評論和注釋的文筆形象生動,有極強的可讀性。《宋詩選注》體現了錢鍾書特有的淵博,他議論起詩人詩歌時總能縱橫引申、開闔自如,而且將宋詩放在更廣闊豐富的文學領域裏議論。
地位與影響:《宋詩選注》是第一部比較重要的宋詩選本,它從不同於前人的角度出發對宋詩進行全麵觀察,無論在材料的汲取上,選擇的標準上,作家的評價上,都足以讓讀者認識到宋詩的全貌。曆來選宋詩的本子很少,遠遠比不上唐詩,因此這個選本具有地位領先和填補空白的意義。該書還發掘了一批被我們忽視的詩人詩篇,不僅具有鑒賞價值,還具有資料價值。此外,作者對詩人和詩歌的研究是站在整個詩史的高度,用詩歌美學的尺度進行分析和把握的,甚至站在詩外來看詩,這種在廣闊文化背景上的分析對照,為學術研究在方法論上做出了榜樣。
《七綴集》
初版時間:1985年
初版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推薦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內容概述:《七綴集》是文藝論集。本書基本上是《舊文四篇》(1979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也是集》(1984年3月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的合編,刪去《〈談藝錄補訂〉選錄》一文,共有七篇,因此命名為《七綴集》。這七篇文章被錢先生戲稱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分別是《中國詩與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詩可以怨》、《漢譯第一首英語詩〈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一個曆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
這些文章繼承了作者一貫的打通中西、貫通學科的比較研究視野,研究目光在詩歌、繪畫、修辭、翻譯等不同的領域逡巡。與前幾部著作相比,這本書的論述更加詳盡明白,拋棄了以往惜墨如金、點到即止的寫作手法,而是盡量引申發揮。其實,《七綴集》和《管錐編》可以互相參照,《七綴集》裏的一篇文章往往就是《管錐編》中某一節的鋪張揚厲,而《管錐編》中每節的劄記則像《七綴集》各篇的縮略提綱。占有的資料豐富翔實仍然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且這些資料用平實流暢的白話表達出來後,好像一個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連在一起,幽默風趣,引人入勝,使學術評論文章的寫作別開生麵,多了親切平易的味道,更適合大多數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