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未能中興反亡國(1 / 3)

大家知道,毛澤東諳熟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他本人也是寫文章的大家,但他一般不看當代人寫的小說,可他對《李自成》卻情有獨鍾。早在20世紀60年代,《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不久,毛澤東主席就對王任重同誌這樣說:“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兩冊,上冊我已看了,寫得不錯。”1975年,姚老在“四人幫”的嚴重幹擾下,無法繼續創作《李自成》以後各卷,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寫信給毛澤東,由當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鄧小平轉呈。毛澤東很快做出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誌。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

1977年8月下旬,複出不久、日理萬機的鄧小平,在聽取文藝界領導同誌彙報工作時,專門談到了《李自成》。他說,《李自成》第一卷寫得很精彩,可以說無懈可擊。第二卷能寫到這樣的水平,也是十分難得的。聽說正在寫第三卷,不知第三卷怎麼樣。

《李自成》在小說結構、語言藝術、民族風格、美學追求以及曆史科學與小說藝術的結合等方麵的探索和成就,也得到了多位大師級著名人物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李自成》中對劉宗敏和李信等人物的評價與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觀點相違,為此,姚雪垠寫信和郭沫若商榷,郭老回信說:“我完全讚成您的觀點,祝賀您的成功,感謝您改正了我的錯誤。”

姚雪垠與文學大師茅盾圍繞《李自成》的創作,已公之於眾的來往書信達73封之多。茅盾對《李自成》評價極高,特別讚賞書中對戰爭場麵的描寫:“脫盡《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傳統寫法,疏密相間,呼應靈活,甚佩、甚佩。”

明史權威吳晗這樣評價:“我認為《李自成》第一卷絕不在《水滸》之下,甚至比《水滸》還高。如果拿它同《三國演義》比較,我看它也超過了《三國演義》。因為羅貫中的作品,既沒有寫生活,結構也不完整。”

美學大師朱光潛這樣評價:作者對明末曆史背景有充分的掌握,博學多聞,膽大而心細,文筆樸素而生動,《紅樓夢》以來,還少見這樣好的長篇曆史小說。……《李自成》吸收了西洋長篇小說的寫法,而又植根於民族土壤。

作家是主人,讀者是上帝,社會是裁判。評價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一是看它能否經得住讀者的考驗,二是看它能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據出版社統計,前些年《李自成》前三卷(八冊)先後印發了400餘萬套,總計3200多萬冊。當時廣大讀者連夜排隊購買,爭相傳閱,一時洛陽紙貴,供不應求,可見《李自成》在社會上反響之強烈。現在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李自成》作為傳世之作,仍然不斷再版,廣泛流傳於眾多讀者之中。

大家知道,毛澤東諳熟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他本人也是寫文章的大家,但他一般不看當代人寫的小說,可他對《李自成》卻情有獨鍾。早在20世紀60年代,《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不久,毛澤東主席就對王任重同誌這樣說:“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兩冊,上冊我已看了,寫得不錯。”1975年,姚老在“四人幫”的嚴重幹擾下,無法繼續創作《李自成》以後各卷,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寫信給毛澤東,由當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鄧小平轉呈。毛澤東很快做出批示:“印發政治局各同誌。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

1977年8月下旬,複出不久、日理萬機的鄧小平,在聽取文藝界領導同誌彙報工作時,專門談到了《李自成》。他說,《李自成》第一卷寫得很精彩,可以說無懈可擊。第二卷能寫到這樣的水平,也是十分難得的。聽說正在寫第三卷,不知第三卷怎麼樣。

《李自成》在小說結構、語言藝術、民族風格、美學追求以及曆史科學與小說藝術的結合等方麵的探索和成就,也得到了多位大師級著名人物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李自成》中對劉宗敏和李信等人物的評價與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觀點相違,為此,姚雪垠寫信和郭沫若商榷,郭老回信說:“我完全讚成您的觀點,祝賀您的成功,感謝您改正了我的錯誤。”

姚雪垠與文學大師茅盾圍繞《李自成》的創作,已公之於眾的來往書信達73封之多。茅盾對《李自成》評價極高,特別讚賞書中對戰爭場麵的描寫:“脫盡《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傳統寫法,疏密相間,呼應靈活,甚佩、甚佩。”

明史權威吳晗這樣評價:“我認為《李自成》第一卷絕不在《水滸》之下,甚至比《水滸》還高。如果拿它同《三國演義》比較,我看它也超過了《三國演義》。因為羅貫中的作品,既沒有寫生活,結構也不完整。”

美學大師朱光潛這樣評價:作者對明末曆史背景有充分的掌握,博學多聞,膽大而心細,文筆樸素而生動,《紅樓夢》以來,還少見這樣好的長篇曆史小說。……《李自成》吸收了西洋長篇小說的寫法,而又植根於民族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