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雜誌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籠子裏關著一隻黑猩猩,工作人員在籠中留了一麵鏡子,過了10天,工作人員在被麻醉的黑猩猩的額頭上點了一個沒有味道的紅點。黑猩猩被麻醉的時候,鏡子被工作人員拿了出來。當工作人員再次將鏡子放進籠子後,黑猩猩一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便立即用手去摸額頭,而且用力去搓。說明它知道鏡子中的是自己,而且明白那個紅點原本是不存在的。在對另一隻黑猩猩的實驗中,工作人員沒有提前讓黑猩猩接觸到鏡子,結果發現黑猩猩即使看到自己額頭上的紅點也沒有用手觸摸。故事中,黑猩猩的反應是不是也給了你什麼啟示?
我們在麵對陌生人時,尤其是在麵對比自己更有權威的人時,總是會莫名的感到緊張和驚慌。但當我們自問為何會慌張時,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答案,有時甚至會連自己都覺得這份緊張莫名其妙。其實,這種心慌的原因大概就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又站在怎樣的一個高度上。由於這種不自知,使我們產生了一種名為自卑的情愫,於是,在我們麵前的不再是與你我一樣的人,而是一個強者,一個天生的偉人。我們都很清楚“認清自己”對個人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認識自我和自我定位又是何等的艱難。要有自知之明,這個說法似乎人人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能夠不卑不亢的又有幾人?
蘇格拉底曾經告訴他的學生說:“世界最難的是認識你自己。”很多人都不以為意,因為他們並不認為“認識自己”是個值得提出的問題,也不會認為“認識自己”對於他們而言,又是多麼的重要。就算他們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也未必能深刻領會到其中的涵義。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認識自己必然要麵對自己,無論是美麗的一麵還是醜陋的一麵。這並不是一件能夠輕易做到的事情。
在中國也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叫“人貴有自知之明”。從字麵上就能看出來,有“自知之明”是多麼不容易!而我們現在常用的一個詞——“明智”,出自《老子》,全句是“自知為明,知人為智”。早在幾千年前,東西方哲學家在“自知”這一點上就得到了共識。他們明白這樣一個真理:認識自己是難能可貴的。
蘇格拉底說的“認識你自己”和老子的“自知之明”,說的不僅是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否則就無所謂“明”,更無所謂“難”了。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缺點,重點是自己能夠認識到,還要允許別人講。
而越是站在高處的人,認識自己就越難!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周圍全是讚美之詞,都是吹捧之聲,皆是阿諛奉承之人,再加上忠言逆耳,他們怎麼可能去認識自我的短處呢?
人貴自知,真正知道自己做得了什麼,做不了什麼的人,也就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因為這說明他對自己的優勢與欠缺已經相當了解。而有些人也許一輩子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
鏡中百態
◎人苦於不自知
從前,有個剛生下來的小獅子,不知道什麼原因,羊群把它養大。有一天,一個獅子出來獵守,羊群跑得精光,隻剩下孤零零的小獅子,向大獅子咩咩叫,大獅子把它帶到水邊,教它照照自己,小獅子忽然發現它的長相跟它的族群不一樣,反而跟旁邊的獅子一樣,不禁大為吃驚。大獅子說:你一定要知道,你是獅子,不是羊!不應該咩咩地叫,你應該吼出來。
這個故事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講法,一個小羊,被一群獅子養大。有一天,一隻大綿羊把它偷偷地領了出來,也把它帶到水邊,當小羊發現,它的長相竟然和養育它的媽媽們,完全不一樣,卻跟身旁這個綿羊一樣,也大為吃驚,向綿羊大吼。大綿羊說:你不是獅子,你吼不出聲音來的,你應該咩咩地叫。
——《我們要活得有尊嚴》
我國有句古訓:“人貴有自知之明。”之所以強調“自知”為貴,那是因為人要做到自知確實很困難;而強調“自知”為明,則更是體現一個人智慧實踐的結果。按照現代人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算得上是聰明人。但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很愚蠢的,所以我們隻看得到別人做的對或不對,是不是處在那個合適他的位置上,卻永遠看不清自己究竟是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