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原力(1 / 2)

嬰兒期,天真幼稚、柔順乖巧、懵懂待啟,這是嬰兒的原生力,此時啟發嬰兒發現自我和身邊世界,施與“發蒙”外能量,此乃嬰兒培本,培育人生自我認識和天生性情的根本。

幼兒期,性格大致固定,情感、意誌和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三歲看大”就是這一時期的個性特質,也是幼兒的內生力,而教育者要做到“包蒙”,給幼兒提供愛護和包養這一外能量,怡養幼兒本性,正所謂幼兒養性。

少兒期,抽象邏輯思維、社會情感逐漸發展,但意誌能力還很薄弱,對內生力最好的外能量注入就是及時進入早期正規教育,打好性情、性格、學習習慣等重要基礎。

童年期,剛進入學校的孩子,對學校的生活不適應,迷茫彷徨,處於“困蒙”階段,此須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習慣性,平衡好內生力和外能量。

少年期,處於一個半成熟、半幼稚階段,此時內生力複雜糾纏,獨立性和依賴性相交織,自覺性和盲目性相衝突,叛逆性與榜樣性相矛盾,因此,外能量順時應勢,豐富少年變化顯著的感情世界,提高少年迅猛發展的智力水平,真正開啟大吉童蒙。從幼兒到童年,從童年到少年,物欲微薰,煩惱潛伏,知識略萌,性德仍淨,記性猶強,故此童蒙必須養正。

青年期,一個人內生力凝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基本成形,此時外能量在施加影響時應顧及其自尊心,幫助其抵禦不良思潮的侵擾。少年養誌,正宜其時。

中年期,內生力促成心智成熟、性格定勢,渴望平衡世界與內心,尋找事業與人生製高點,這是另一種蒙沌,當此之際,宜借外能量以修性養德。

老年期,內生力漸漸衰退,外能量卻分外強大,力不從心,心有不甘,人生被悔恨、遺憾以及追憶所蒙蔽,但是受外必先安內,養心養生方是上策。

人,生而蒙,蒙常在。事,起於蒙,蒙於中。人在事在,人事一體,關鍵是不被事所蒙。

《笑林》記載了這樣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他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麵,正準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裏,再也辨認不出了。他隻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麵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得知內情,忍住笑著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嬰兒期,天真幼稚、柔順乖巧、懵懂待啟,這是嬰兒的原生力,此時啟發嬰兒發現自我和身邊世界,施與“發蒙”外能量,此乃嬰兒培本,培育人生自我認識和天生性情的根本。

幼兒期,性格大致固定,情感、意誌和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三歲看大”就是這一時期的個性特質,也是幼兒的內生力,而教育者要做到“包蒙”,給幼兒提供愛護和包養這一外能量,怡養幼兒本性,正所謂幼兒養性。

少兒期,抽象邏輯思維、社會情感逐漸發展,但意誌能力還很薄弱,對內生力最好的外能量注入就是及時進入早期正規教育,打好性情、性格、學習習慣等重要基礎。

童年期,剛進入學校的孩子,對學校的生活不適應,迷茫彷徨,處於“困蒙”階段,此須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習慣性,平衡好內生力和外能量。

少年期,處於一個半成熟、半幼稚階段,此時內生力複雜糾纏,獨立性和依賴性相交織,自覺性和盲目性相衝突,叛逆性與榜樣性相矛盾,因此,外能量順時應勢,豐富少年變化顯著的感情世界,提高少年迅猛發展的智力水平,真正開啟大吉童蒙。從幼兒到童年,從童年到少年,物欲微薰,煩惱潛伏,知識略萌,性德仍淨,記性猶強,故此童蒙必須養正。

青年期,一個人內生力凝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基本成形,此時外能量在施加影響時應顧及其自尊心,幫助其抵禦不良思潮的侵擾。少年養誌,正宜其時。

中年期,內生力促成心智成熟、性格定勢,渴望平衡世界與內心,尋找事業與人生製高點,這是另一種蒙沌,當此之際,宜借外能量以修性養德。

老年期,內生力漸漸衰退,外能量卻分外強大,力不從心,心有不甘,人生被悔恨、遺憾以及追憶所蒙蔽,但是受外必先安內,養心養生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