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長久涵聚的人格力量和正義力量終於喚醒廣大民眾,也贏得國際社會大力支持,曼德拉才奇跡般出獄,並且當選總統。
這時,全世界都在屏息注視他如何對待昔日的政敵和加給他苦難的仇人,但曼德拉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在得到高位後的“無成”胸襟和智慧,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的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了下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製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與磨難,並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自己,涵吸苦難帶給他的意誌力量。
他還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回望監獄,它冷冰冰坐落在羅本島上。
俯瞰羅本島,它孤零零漂浮在大西洋上。
遙看大西洋,它浩渺渺流淌在藍色地球上。
大地無言,大地上行走的人又何必喧嘩?
已經76歲高齡的曼德拉成為全世界年紀最大的總統,同時他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南非黑人稱為南非最偉大的國父。盛譽之下,曼德拉選擇“無成”施政,將自己的鋒芒收藏起來,因為他的著眼點既不是反攻倒算白人,也不是著急發展經濟,而是以提高黑人地位為主要施政方針,盡管由此使得南非從非洲最發達最有錢的工業國,成為了經濟落後倒退的發展中國家,但曼德拉主要施政方針是追求社會平等。所以,5年後,當黑人地位顯著提高時,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他選擇了主動下台。
後來,一些曆史學家指責曼德拉施政無能,導致南非經濟倒退。曼德拉從不反駁,多年前從監獄出來時他就決定不讓自己關進仇恨這所監獄,也不讓仇恨的幽靈在國家遊蕩。這和世界上其他反抗領袖截然不同。
世界上還有一類反抗領袖,如伊朗的霍梅尼、阿富汗的奧馬爾等,他們在反抗階段,也展現出了極大的人格魅力。塔利班頭目奧馬爾,曾痛恨軍閥對當地百姓的橫征暴斂,他說“我們拿起武器是為了實現和平,將人民從‘聖戰者’統治的苦海中拯救出來。”為了反抗暴政,奧馬爾數次受傷,失去右眼。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正義和勇氣兼備的反抗領袖,在掌權後卻嚴厲打擊異己,並且幾乎滅絕了民眾的物質生活,建立起比他推翻的政權更殘酷的統治。究其原因,這類領袖不具有內涵力,而是將“敵人”趕盡殺絕,甚至將自己的理念強加於他人,從而成為新的壓迫者。這類領袖沒有曼德拉這樣的大地格局——“贏得自由並非僅僅要打破自身的枷鎖,還要尊重及增進其他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內涵力,才是擺脫奴役循環的關鍵。
曼德拉因為為種族隔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全世界備受尊敬和愛戴,成為世界級偉人。曼德拉死亡的那天,舉世哀悼,南非整個國家陷入悲痛,為此聯合國還將7月18日設置為“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以示紀念。
大地不語,有誰能離開大地?大地不爭,有誰能與大地爭雄?雖然大地也有大怒,生發風雨雷電,山呼海嘯,地動山搖,但那隻是大地內涵力的另一種表現。
更多時候,大地大涵,涵收陽光雨露而不露,涵蓄江河湖海而不顛,涵載萬物靈長而不躁,涵納汙泥濁水而不怨,最終形成博大深厚的涵養。
人生應作大地,沉靜涵靜,廣大涵大,讓路涵路,納濁涵濁。厚涵中,化作萬物。博載中,成就萬事。踏著自己不變的節奏自轉自足,擁著人間紛亂的事物公轉公享。這才是人的格局品質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