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的十月六日,我在凱達(蛇口)實業公司上班了。首先到工模部李經理處報到,李經理把我交給設計室主任謝先生。謝先生是從廣東韶關去港不久的新移民,似乎沒有一般外企員工對內地人的傲慢和冷漠。他熱情地接待了我,簡單地介紹了設計室的主要任務和工作程序,並鼓勵我說:“聽李先生說,你在模具方麵有一定的基礎,那就用不著我來教你了,從簡單的入手,邊做邊學吧!”同時,把我介紹給同室的三位工程師。謝先生說完就走了,設計室裏還有兩台繪圖機空著,我隨便在一台德國產繪圖機前坐了下來。當時,內地大都還在用三角板、丁字尺繪圖。
我在原單位負責技術科工作時,買了三台繪圖機,是上海普發繪圖儀器廠生產的。與這裏的德國產的繪圖機大同小異。為了顯示我不是土包子,我開始嚐試操作,將兩條直尺拆下來擦洗幹淨,並將其他部位的灰塵和墨跡清理得清清爽爽。然後開始試用,沒想到剛撥拉幾下,轉換按鈕的彈片蹦了出來。找了一陣才找到,想裝回原位又裝不進去。同室的人都不理我,似乎都在忙著畫圖,又似乎在偷偷看我的笑話。我心想,這上班第一天就這麼倒黴,如果繪圖機是我弄壞的,照價賠償是小事,還會留下一個不懂裝懂的印象。正當我急得滿頭大汗時,一個年紀大點的人說:“不要費心了,這台繪圖機早就是壞的!”
我感激地望著他:“謝謝,謝謝您的指點。”
緊張的我頓時鬆了一口氣:“請問您貴姓?從哪來的?”
“我姓周,我們三個都是武漢華中工學院派來的。”
經周工介紹,我才知道這工模部一百二十多人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和他一個單位的。過了一段時間,對這裏的情況有了更多的了解。工模部經理李先生是一九六四年華中工學院機械係畢業生。一九六八年他去到香港,進人開達公司工模部從事模具設計。時逢現任開達公司掌門人丁午壽剛從美國留學歸來,其父安排他從基層做起,以熟悉情況,增長才幹。他在工模部實習時,認識了李先生。李先生的精明能幹令少東家非常欣賞。隻四五年工夫,李先生便從普通工模設計員上升到中層管理的位置。七十年代中期香港百業興旺,生機蓬勃,正是創業的好時機。李先生離開開達公司,自己開了家模具廠。開始兩年生意尚可,後來香港工資水準越來越高,尤其是模具工,少則七八千,多則一二萬,經營成本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難做,‘雖苦心經營也難以為繼。
一九七九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者袁庚率先創建了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精明的開達公司老板是最先投資辦廠的港商之一。創建了凱達(蛇口)實業公司,隸屬於香港開達(集團)公司。在內地投資辦廠就要物色高層管理人員,這時的丁午壽在先父去世之後,已成了開達公司的掌門人。他想起了老朋友李先生,聽說李現在經營困難,進退維穀。他親自登門求賢。兩人一拍即合,丁老板以很優厚的條件將李先生連人帶設備一齊並入門下。
八十年代初的開達公司已是香港一流的玩具製造廠家,總部在香港,製造部門全部設在蛇口、東莞一帶。為增強其產品開發能力,必須要有強大的工模部。李先生首先想到母校華中工學院的實習工廠裏有不少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技工隊伍,他的想法得到了丁老板的讚同。於是以華工實習工廠的技工為基本力量,加上幾個香港師傅的工模部就組建起來了。工模部的生產能力進步很快,滿足了凱達飛速發展的需要。
工模部的組建體製有一些隱憂,當時內地把到深圳來工作看做是很時尚光彩的事,很多人搶著來,為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華工就采取一年一輪換的辦法。這對凱達公司顯然是不利的,為了減少技術骨幹不穩定對工作的影響,凱達公司一方麵把輪換工中的優秀者多留一些時間,另一方麵自己也招收相對固定的員工,這些人大都是香港總公司高層在內地的親戚朋友。像我這樣無親無故的在工模部工作還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