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之前就是廠裏的員工,看她一個年輕女人不遠千裏的來到廣州謀生活也是不容易,給了她一點信息:“你要倒貨,去十三行嘛,那邊這幾年好大的規模,全國各地來的都有,衣服、鞋子、帽子,多得是。故衣街、豆欄上街那一塊,都是批發市場,賣什麼的都有。還有高第街,都有衣服布匹批發的。”
宋錦趕緊掏出自己的本子,有點不好意思的問:“大爺,您能再說一遍嗎?我怕我記不住。”
大爺很爽快,直接拿了筆給她寫上,一邊寫一邊開玩笑:“你們這些倒爺可真是了不得。你看看,一個上海人跑到我們廣州買了一把折疊傘,發現竟然是從上海運去香港,然後又轉回到廣州的。但是上海人很高興呀,說是比在上海買要便宜了幾塊錢,廣州人也高興,說賺了幾塊錢,香港人嘛也高興,同樣說是賺了幾塊錢。你說這到底是誰見鬼了呀?”1
宋錦哈哈的笑:“我可不知道是誰見鬼了,我隻要知道進我口袋裏的幾塊錢是真的就行。而且我可不是爺。”
大爺也笑起來:“馬上就快是了。你冇聽過,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到了我們廣東,回去肯定發財的嘛。”
宋錦又被他逗笑了:“借您吉言。”
告別了已成為廢墟的瑞峰織布廠,告別了熱心大爺,宋錦和宋一成又匆匆的倒了三四趟公交,先去了十三行,故衣街這幾條街都在那兒,屬於同一個片區。不過等到他們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大部分的攤販都已經收攤了。
“妹仔來批貨啊?那明天你們得早點兒,這邊早上四點就營業了。生意好的可能上午十點就關門回去睡大覺啦。”有一個攤販老板好心的
告訴他們。
宋一成哀嚎:“早上四點?”
攤販老板笑起來:“第一次來哦?批貨是這樣的啦,都是做淩晨的生意,你也可以晚點來,但晚來了一些好貨就沒有了嘛。”
宋錦謝過攤販老板後,拉著宋一成就回旅館:“走,我們回去馬上睡覺,然後明天三點半就來這兒等。”
宋一成跟在後麵,委委屈屈:“姐,回去你要請我吃飯,我還要吃紅燒肉。”
“有點出息行不行?”宋錦恨鐵不成鋼的戳他腦袋:“要是這次賺了錢,你天天想吃紅燒肉都行。你明天要起不來,就在腦袋裏想想你那百分之十的分紅。”
到了旅館後,姐弟倆才想起來,這旅館離十三行有點遠,淩晨根本就沒有公交車運營,總不能走過去吧?於是趕緊的退房,打算去十三行周邊找一家住下,為此還損失了半天的房費,宋錦心痛不已。
第二天三點鍾,她推醒正在另一張床上呼呼大睡的宋一成:“趕緊起來,三點了。”
宋一成裹著被子像個蠶蛹:“才三點呢,再睡十五分鍾。”
“百分之十。”
“好的,我起來了。”
宋錦滿意的點點頭。
等到三點半,倆人到達十三行的時候,被一家挨著一家密密麻麻的攤子和熙熙攘攘的人流給震驚了。
十三行是廣州市的重要商圈。從清朝的時候起,這裏就是與南洋和西洋等國貿易往來的重鎮。1856年的一場大火為十三行輝煌的曆史短暫的畫上了句號。改革開放後,十三行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如今,這一塊區域被幾乎全國的個體戶們熟知,來廣州批貨的,基本上都會來十三行轉轉,包括但不僅限於服裝。
宋錦和宋一成精神抖擻的早起,三點半來到這裏,覺得自己肯定會是這兒第一批等待的客人時,卻也發現這裏早已經人山人海。主街臨街的店鋪檔口裏已經亮起了燈,隔著卷閘門和木板門可以聽到裏麵已經有員工在忙碌,而旁邊的各個小街道小巷子裏,密密麻麻的攤子挨得緊緊的,連綿的電線串起了一
整條街,在每一個攤子上留下一個燈泡。雖然是半夜三點半,但這裏卻像是白天一樣的亮堂。
快到四點的時候,攤販老板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包包的貨物,正在陸陸續續的開攤。而臨街的店鋪也一間接著一間的開門。宋錦和宋一成隻覺得自己身處的人群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而湧動而起來。攤主們開始用粵語和不那麼標準的普通話吆喝大家進來看貨。
“我們今天先觀察觀察。”宋錦叮囑宋一成。
“質量好的的確良襯衫,九塊錢一件,打包拿走有優惠。”
“牛仔褲,純正香港貨。”
“新到棉布五十匹,歡迎來看貨。”
當然,更多的店鋪和攤販根本就不需要主動來攬客,早就已經忙不過來了。
宋一成被這種火熱的景象所震撼,喃喃自語道:“生意這麼好,這得掙多少錢呐。難怪報紙上老說萬元戶萬元戶。”他還曾經產生過懷疑,怎麼能有人能賺到一萬塊那麼多!是去搶嗎?眼前的畫麵給了他答案。
宋錦同樣很激動,但她沒有表現出來。她努力讓自己變得冷靜,這樣才可以觀察到更多的細節。她看到有的人應該也是和她一樣第一次來廣州的,眼睛裏有著迷茫。還有些人應該是來過好幾次了,有相熟的老板招呼,而且她眼尖的瞟到了老板從最裏麵拖出來一些蛇皮口袋,避開眾人給那些熟客看。
應該是好東西,但隻會給熟客看,她若有所思。
這邊主街的整個區域以服裝和布料為主,但旁邊的小巷子裏卻雜七雜八的什麼都有。故衣街就好多賣雨傘的,據說也是香港那邊過來的貨——宋錦不由得想起了昨天那位大爺和自己講的笑話。還有賣各式太陽鏡的,賣襪子和鞋子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紮堆,方便了她們這些來批發的客人。仔細找找,還能找到一些雜貨,比方磁帶、電子手表等等。
她和宋一成每一條街掃過去,逛到中午的時候,大部分的人又如潮水一般的退去,店鋪和攤子開始陸陸續續的關門,等待著又一個清晨如潮水一般湧來的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