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2:潛蹤(2 / 2)

正是因為這樣認真,那麼,李時珍在本草中提及的龍的參考價值也就大大地增加了真實性的存在感。

《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是也。龍的形象特點總結起來就是: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關於龍的叫聲,清代袁枚則在《子不語》中寫到“雷雨晦冥,龍來哀號,聲若牛吼。

這個恐怕也是有真實性作為依據的。

至少,下了一番功夫,並不是單純地以古人的文獻筆記,杜撰出來的。

醫家的筆記,有時候比文人騷客的記載更具有說服力吧。

如果龍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何我們在無數典籍與報道中見到了它的身影,究竟是誰隱藏了他們?既然龍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何十二生肖裏有十一種真實的生肖。

卻獨獨要用龍這個虛物代替其中之一?

既然龍是不存在的,為何古籍大多提到了它?

特別是《列仙傳》把古人養龍、乘龍的方法都告訴了我們。

小丫頭的話,伶牙俐齒,說得語速極快,讓人有一連串子彈出槍膛的感覺。

“你把傳說當了曆史了。”

二舅姥爺丁海山看小丫頭說起來來了興致,笑了笑,不得不打斷她說道:“這孩子,你是在背課本嗎,不會後來還說啥營口墜龍事件,龍吃人的照片吧。”

二舅姥爺丁海山一說到這,嬴逸人跟羅老酒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這二人其實也是知道這些野史民間傳說的。

小丫頭搖晃著腦袋說到:這本來就是龍的傳說嗎,古代的現代的都有,沒必要說沒有龍呀。就像我自己,雖然不像黑白胡爺爺那樣上過山,爬過梁子,可是我還是知道四梁八柱的啊。

二舅姥爺給她那認真的架勢逗樂了,說到:“你說說,啥是四梁八柱吧。”

“說就說。”

小丫頭好像跟人鬥嘴鬥慣了。

張口就來:“土匪幫派裏分“裏四梁”“外四梁”,也就是通常說的“四梁八柱”。

“裏四梁”是炮頭(帶頭往前衝的神槍手)、

糧台(管放糧管吃喝的後勤保障)、

水香(負責站崗放哨的)、翻跺(相當於軍師)。

“外四梁”指的是秧子房(負責看管綁架來的人質)、

花舌子(負責聯絡溝通以及給被綁架的人質家屬送信)、

插千(打探情報)、字匠(也叫先生,專門寫綁架信的)、

管餃子叫飄洋子,餅叫翻張子,大米飯叫抻腰子(想不通是為什麼),

雞蛋叫滾子,月餅叫齒輪子(這個挺形象),

戒指叫韭菜葉(更想不通),抓俘虜叫撿蘑菇,

死了要說睡覺,睡覺要說脫條。

蛇叫錢串子,蜈蚣叫草鞋,貓是蘭花馬,蛤蟆是大花鞋。黑白胡子爺爺,我說的你沒錯吧?”

嬴祺翻了翻眼皮,看著一邊的二舅姥爺丁海山。

“有怎麼講,沒有又當如何論斷。這裏麵判斷的準則是什麼?”

二舅姥爺丁海山的這句話,說得很嚴肅,也很中正。

嬴逸人他們聽了,不免覺得有些詫異。

不明白二舅姥爺丁海山說的話是怎麼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