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逸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父親,一個專門學炸藥爆破專業的大學生,在參加革命做地下工作的時候,居然,做過那些看上去不可思議的事。他也無法理解,那些事,到底和母親的當年的事情,有多大的聯係。
就拿那個大酒缸,父親常去的地方,嬴逸人也是找了不少老舊的資料,才搞明白,那究竟是啥地方。
大酒缸,這是北平老年間的土叫法,是俗語,現在已經很少人能知道了,這可以說是地道的老北京特色。經營大酒缸的人,大部分為山西人。
平常日子一般是零售,特製的燒酒老白幹,
之所以叫大酒缸,是因為儲酒是用的酒缸。這種缸個頭都非常大,一般分大缸和二缸。除了常年吃的菜肴,剩下的,都是外賣的。喝酒吃菜的獨特處是,桌子就是酒缸的蓋子,蓋在缸上麵。
也就是說用缸蓋蓋了大缸,讓客人當桌子用。顯得自然家常,不經意中還是帶著溫暖。
冬天裏頭北風如到,幾個好友坐在一起,邊飲酒邊閑聊,也是一種非常老的時光中的盡興致。一般來說,老北平的人認為,在酒缸的裏頭喝酒,如果不靠著大酒缸本身去喝,就少了一些性質。這裏麵還有不少關於酒的學問。
大酒缸所賣的是原封的官酒,絕不摻入其他類似鴿子糞等亂七八糟的雜誌。不過所有大酒缸的經營者一般都會在裏麵兌水,兌水是兌水。
可是大酒缸還是受到了中下層老百姓平民的歡迎。不但平民喜歡,就是稍微有一點文墨跟修養的老夫子也是時不常地喜歡去哪裏呆上一陣子,間或著喝上它二兩。
大酒缸的酒菜有好幾種,一種是自己做的,另外一種是外叫的。自己做的又分為常有和應對。
常有的也就是所謂的有點花生米呀、小豆腐幹,小白菜,醬豆角的這類家常玩意,另外,拌土豆絲兒、蝦米皮、包括醃的鹹鴨蛋、鹹雞蛋。海帶和小黃瓜丁。這是經常有的。
另外的是一些應時應景的雞蛋炒小韭菜這類的菜肴。
別看館子小,這些都是用了心的。
四季時令不同,冬天夏天既然不一樣,秋天有大白菜口蘑。夏天呢又有黃瓜冰、苤藍,拌粉皮、拌菠菜。
這樣的小滋味,也是老北平的別樣市井風情。
這樣細致的樣本生活,其實並不是虛構的。都是有根有據的。
嬴逸人之所以知道這些,都是因為,這些都是嬴逸人自己父親後來回憶的日記中提到的。
可是,嬴逸人至今都搞不明白,自己父親當時費盡心思琢磨這些個幹嘛?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原本相互間不搭界的東西,當然,嬴逸人這隻是自己的看法。畢竟,看上去,不相幹,但是,事實上,這些老八旗子弟愛幹的事兒,不經意間,居然,都出現在嬴逸人自己父親的身上。
不能不讓人覺得,這其中的不可思議處。
(今晚還有一更,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