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東西看老子的答案,老子給這個答案“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這個社會有它一些規則,這是大家公認的規則,大家都按照規則做,你就按照規則去做。大家都說是黑的,那個東西是黑的,你非得說白的,你非得跟大家反著來,別人說什麼你都好像高人一頭一樣,跟大家強辯,這樣的人其實就不好了!所以我們經常講順應,叫做“外圓而內方”,叫做“與世推移,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都公認的事情,都遵守的事情,你為什麼不遵守?我課堂上為什麼要遵守你老師紀律,你在這講課,我在這玩了咋了,我自由我願意。“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為什麼要敬重父母,有什麼可敬重的,父母照顧我們是應該的,我還不願來到這個世界,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受苦。我尊重他,我不罵他一頓就好了。你這人不對吧,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連這麼一個思想高深的人,最後給大家的解決的答案,那你也就知道在沒有更高的解決的答案了,不要老在這個事情上糾結,按照公認的規則來,你管他是好人是壞人。你覺得做了一件好事,當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已經把善事做了,在你的心裏無愧嘛。
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碰見要飯,就給他施舍的錢,旁邊人告訴你給他幹嗎,那是個騙子!然後這人說他是不是騙子,與我何幹?我把我的事情做了。這是我的心裏邊散發出了一種善,一種能量。我做了,去追究那個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做了善事之後還去“追究”。甚至有人沒做,為了平衡自己,也要追究人家,去追究人家種種不足,種種的不好、欺騙的行為,諸如此類。其實,這個做法不敢說不正確,起碼這是不厚道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對吧?這個道理無邊無際,沒有盡頭。不敬畏大家公認的劃出的道。一直探討下去這個道理可是無邊無際,也就是荒兮其未央哉!
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順應常理,下邊該講他的自畫像了,既然是這樣的,那大家怎麼做?我怎麼做?“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熙熙”就是歡樂的樣子。大家都很歡樂,很高興,像春天來的時候登台旅遊一樣,郊遊一樣,像享受盛宴一樣。“太牢”——以前請客宴客的時候把那牛羊都關在那個圈裏,關在太牢裏,等祭祀的時候用,這個時候大家享受這個盛宴,別人都是這個樣子,就像去赴宴一樣,像登在高台上享受和煦的春風一樣。大家注意,這個“熙”字非常有奧妙。本來這個熙字大家直接看了,好像是一個非常好的字,可是在中國文字裏邊,大家還知道一個詞叫“熙熙攘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中國的文字裏,這個字裏邊是吉凶各半,這並不是一個完全好的字眼。老子用這個字其實兩邊的意思都在,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卻非常淡泊,其未兆。兆就是兆頭,我就淡泊,沒有這個方麵征兆的表現,大家都很高興,我沒覺得高興,哪怕他說他不去參加盛宴,沒有跟大家一起登高台,其實隱含的更深意思是“其未兆”。我哪怕去了,我也沒有這個樣子,我也不會感覺到特別高興。我也不覺得這個是特別興奮的事情。我感覺到是非常的平和平穩淡泊。
所以這個東西看老子的答案,老子給這個答案“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這個社會有它一些規則,這是大家公認的規則,大家都按照規則做,你就按照規則去做。大家都說是黑的,那個東西是黑的,你非得說白的,你非得跟大家反著來,別人說什麼你都好像高人一頭一樣,跟大家強辯,這樣的人其實就不好了!所以我們經常講順應,叫做“外圓而內方”,叫做“與世推移,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都公認的事情,都遵守的事情,你為什麼不遵守?我課堂上為什麼要遵守你老師紀律,你在這講課,我在這玩了咋了,我自由我願意。“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為什麼要敬重父母,有什麼可敬重的,父母照顧我們是應該的,我還不願來到這個世界,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受苦。我尊重他,我不罵他一頓就好了。你這人不對吧,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連這麼一個思想高深的人,最後給大家的解決的答案,那你也就知道在沒有更高的解決的答案了,不要老在這個事情上糾結,按照公認的規則來,你管他是好人是壞人。你覺得做了一件好事,當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已經把善事做了,在你的心裏無愧嘛。
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碰見要飯,就給他施舍的錢,旁邊人告訴你給他幹嗎,那是個騙子!然後這人說他是不是騙子,與我何幹?我把我的事情做了。這是我的心裏邊散發出了一種善,一種能量。我做了,去追究那個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做了善事之後還去“追究”。甚至有人沒做,為了平衡自己,也要追究人家,去追究人家種種不足,種種的不好、欺騙的行為,諸如此類。其實,這個做法不敢說不正確,起碼這是不厚道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對吧?這個道理無邊無際,沒有盡頭。不敬畏大家公認的劃出的道。一直探討下去這個道理可是無邊無際,也就是荒兮其未央哉!
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要順應常理,下邊該講他的自畫像了,既然是這樣的,那大家怎麼做?我怎麼做?“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熙熙”就是歡樂的樣子。大家都很歡樂,很高興,像春天來的時候登台旅遊一樣,郊遊一樣,像享受盛宴一樣。“太牢”——以前請客宴客的時候把那牛羊都關在那個圈裏,關在太牢裏,等祭祀的時候用,這個時候大家享受這個盛宴,別人都是這個樣子,就像去赴宴一樣,像登在高台上享受和煦的春風一樣。大家注意,這個“熙”字非常有奧妙。本來這個熙字大家直接看了,好像是一個非常好的字,可是在中國文字裏邊,大家還知道一個詞叫“熙熙攘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中國的文字裏,這個字裏邊是吉凶各半,這並不是一個完全好的字眼。老子用這個字其實兩邊的意思都在,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卻非常淡泊,其未兆。兆就是兆頭,我就淡泊,沒有這個方麵征兆的表現,大家都很高興,我沒覺得高興,哪怕他說他不去參加盛宴,沒有跟大家一起登高台,其實隱含的更深意思是“其未兆”。我哪怕去了,我也沒有這個樣子,我也不會感覺到特別高興。我也不覺得這個是特別興奮的事情。我感覺到是非常的平和平穩淡泊。
就是把自己跟別人在做區分,像什麼樣呢?“如嬰兒之未孩”,你不要說還沒有嬰兒沒有變成小孩,這就成了鬼話。這個“孩”就是笑聲,就像這嬰兒還不知道笑一樣,不知道笑,沒有征兆,按理說大家高興的時候,這麼好的事情,對大家都覺得很好的,不去了那就悲傷了。我不去也不悲傷,人家不叫我,不叫就不叫,獨處也是一種智慧。那叫我去了,我也不會感覺到特別高興,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