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請輸入章節內容 一

公元一九六三年,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後,國民經濟恢複重建重要的一年。

大力開發林區原木生產,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就成了當前國家計劃經濟生產中的重中之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又一次的全國性的人口大流動,瞬間湧動,萬千青壯年如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湧向了黑龍江,湧向了這片鬱鬱蔥蔥的牡丹江老爺嶺林區,湧向了這片茫茫的林海雪原......

趙福堂就是這萬千人流中的一員。

他父母早亡,有一個哥哥後來也相繼跟著死掉了,剩下他一個人形單影隻的很小就開始了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趙福堂所在的村子叫陳莊,顧名思義,陳姓是這個村子裏的一個大家姓氏。雖然也有幾個少數旁姓的,比如張,王,劉姓。同樣也是小門小戶人家,但他們多少要和陳家沾點親帶點故,人丁興旺。

一個幾百戶人家的大村子裏,唯獨隻有他一家姓趙,在眾人的眼裏,他們趙家顯得是那麼孤單弱小,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在他的記憶中,他的父母過的就是一種點頭哈腰的日子。雖然那時他還不大。

父母是如何來到的這個千人一姓的陳家莊,為什麼要留在這裏過著這種孤門小戶,倍受大姓欺負的這種生活?趙家的老根又在哪裏?還有沒有其他的趙姓根係?這些疑問還沒有等到他長大,也就隨著的父母和哥哥過早的離世,讓他再也無法找到答案了。在他長大成人後,也曾經問過村子裏一些老人,他們給出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不知道。

在這個異姓大戶的村子裏生活,多生孩子,壯大門戶,也就成了他父母活著時候的一個最大心願了,怎奈父母隻留下他們兄弟兩個就匆匆離去了,而且活到現在的隻有他一個。父母親沒能實現的這個人生願望,就這樣責無旁貸的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就像基因遺傳的一樣,遺留在了他的骨子裏了,而且是根深蒂固。

好在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解放戰爭爆發了,這時,他已是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了。他先後參加過村裏組織的送糧隊,支前擔架隊。一連好幾年都跟隨著部隊東奔西走的。有害幾次機會他都可以參軍到部隊裏去,最後都是因為他怕在戰場上死掉,讓趙家的香火在他這裏徹底地斷了墊,有負於父母的在天之靈,加上他又是獨子,部隊裏也不好強征他入伍,讓他永遠的錯失了改變他農民什分的一個好機會。

等到全國解放了,生活穩定了,可是那段跟隨部隊走南闖北的特殊經曆,又養成了他在哪也不能長久安心呆下去的性格,更不要說現在農村種地的這種枯燥勞累,吃不飽肚子,生活又單調的日子了。他渴望著到外麵的世界去,渴望著在城裏去當工人老大哥,不用種地織布,穿著整齊的工作服,還有固定現成的的口糧,到月就開資的那種愜意的生活。

早在解放初期,他在村子裏組織的掃盲班裏學習過,他的腦子很聰明,也很用功,他的成績很突出,土改時,曾經在村裏當過一段時間的記事員。就是這樣一個短暫的經曆讓他過高的誤判了自己的能力,誤判了社會形勢。他覺得,他認識的這些字完全可以讓他走到外麵去了,可以讓他永遠的離開這種靠土地刨食的生活方式,改變祖輩留給他的這個似乎低人一等的農民身份。憑他認識的這些字完全可以在外麵找個好的工作,謀上個一官半職,再娶上一個大屁股女人,生出一幫孩子,這樣他就可以在那些曾經欺負過他孤門小戶的陳莊人麵前,揚眉吐氣了,誰也再不敢小看他。也可以為死去的爹娘爭得一份榮耀,可以給這個人丁不旺的趙家光宗耀祖了。於是,他帶著這些美好的人生夢想,全國各地幾乎讓他走了一個遍,煤礦,鐵路,工廠,各個工種都幹過。可是,他在外一晃就是十好幾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十好幾年的時間,就像匆匆流淌的河水,帶著他那年輕的歲月,和青春的容顏在這匆忙的歲月中流逝,而他頭上的這頂盲流子的帽子,卻沒有讓時間輕易的把它帶走,反而像一座大山一樣死死地壓在他了的頭上。

盲流子,這個當時的那個社會階段裏,這個比農民還要低一等的身份,讓他的這個出人頭地的的夢想和願望,在嚴酷的現實麵前,還有外地人的那種鄙視的目光裏,隨著漸漸的茲長的年齡,也在慢慢的破碎了。最後,他還是滿身疲憊的飄回了他的山東老家陳家莊。此時他已是三十八歲的中年人了,且還是孤身一人。曾經在心中的那些美好的夢想,也隻剩下一個還沒有完全的破碎,那就是趁自己現在還沒有老去,在還有生育能力的時候,趕緊找一個女人成家,使勁的生上一窩小孩,完成父母親沒有完成的心願,讓這個單脈孤傳的趙家血脈,在他這裏根深葉茂的繁盛起來,也許,這也是他今生唯一能夠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