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來判斷一個信仰優劣的尺度:那就是首先看這個信仰對於個人的成長、對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否有益。其次,就要看這個信仰是否能夠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否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簡言之,凡是有利於個人成長、社會和諧、國家安定的信仰,麵對不同信仰和文化形態能夠和而不同、海納百川的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好信仰。反之,如果讓人狹隘極端、逃避責任、盲目迷信的信仰,都不能算是好信仰,會對個人、國家產生消極影響。
總之,關於信仰,大家固然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點,信仰和民族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任何一個民族都有維係本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信仰世界,而這個信仰是維係民族生命力和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沒有了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分崩離析的命運。從這個角度看,每一個人都對本民族信仰世界的重建和維係負有責任。當一個民族的信仰世界被摧毀的時候,這個民族也無法存在下去。因此,我們作為中國人,一方麵要尊重不同的信仰形態,同時更要愛護本民族的信仰傳統,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並結合時代的發展使之重現生機。第二點,信仰作為一個人的自由選擇,在真正確立信仰的時候,應該先認真、全麵地對信仰做一個了解,閱讀他們的經典,真正對信仰背後的人生觀、世界觀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然後才能慎重地做出選擇。
近代學者梁啟超曾經對信仰有一個看法,認為隻有引導信眾走向自我覺悟的信仰才是正信,正信的力量在於引導人們寬容、慈悲、上進、開明,在於啟發人們的內在智慧而非盲目迷信。反之,那種不啟發人們自己的覺悟,而隻是要信眾盲目崇拜和外在祈求,這種信仰恐怕就很難說不是迷信而是正信了。尤其是我們要警惕那些極端偏狹的所謂“信仰”,向信徒灌輸自己唯一正確的狹隘觀念,不能懂得欣賞其他信仰和文化的優點,不懂得海納百川與和而不同,甚至引導信徒采用極端的方式傷害與自身信仰不一致的人,這些極端的思想和做法,不僅違背人類文明的常識,還容易引發各種衝突,需要引起我們警惕和重視。
麵對信仰,我們期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靈安頓的方式和精神棲息的家園。人人心靈充盈、有愛心、寬容、開明上進,都能夠既愛護自己的文化,也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態。而且,因為有了心靈世界的歸屬,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幸福和有意義,讓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更加和諧和有希望。
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來判斷一個信仰優劣的尺度:那就是首先看這個信仰對於個人的成長、對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否有益。其次,就要看這個信仰是否能夠充分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否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簡言之,凡是有利於個人成長、社會和諧、國家安定的信仰,麵對不同信仰和文化形態能夠和而不同、海納百川的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好信仰。反之,如果讓人狹隘極端、逃避責任、盲目迷信的信仰,都不能算是好信仰,會對個人、國家產生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