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觀點來看,屈突通辦了一件好事。
【QQ簽名】
屈突通:做不通你的工作,我就做好我自己的工作。
李密:專家指“李密帝王相,翟讓係自殺”。對於李淵來說,小小一個堯君素是無法抵擋住大潮流的,這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他的固執都會讓他難逃一死。就連江都的楊廣都知道自己是個混蛋,堯君素還是要為他效忠,這就是愚忠。愚忠人的悲哀並不全在他自己,還有一半的責任是要扣在君主頭上的。
江都的風光早不如從前,以前是一小撥一小撥的人潛逃,現在竟然有人明目張膽地領著軍隊離開,尋個山頭去當快活大王去了。
逃出去的自然都很高興,沒逃出去的也並不難過,因為他們早有計劃。壓力最大的仁兄應該是江都禁軍統領司馬德勘,這個人很有來頭。他曾經是楊素同誌最滿意的接班人,有滿肚子的陰謀詭計。不過他的出身不大好,年輕的時候家裏窮,在街上擺過攤兒。攤位上有個石台,石台上是豬(通常是公豬),石台下放著個木盆,木盆裏滿是凝固的血。
很明顯,司馬德勘是個殺豬的,雅稱“屠戶”。司馬德勘鬼點子多,到了楊廣這裏,他依然保持著這一優良傳統。楊廣很看重這個很會殺豬的將軍,讓他負責江都的人事管理。簡單說,誰跑弄死誰。這可要了司馬哥的老命了,今天跑五個,明天跑十個,到了現在,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也在準備逃跑。眼看管不住了,屠戶想出來一個好辦法。
以前,我殺豬,現在,我殺楊廣。
接下來他該怎麼做,已經不是我們現在能分析得了的事了。楊廣花天酒地,在江都就沒怎麼上朝。文武百官照例開會的時候,就由一言堂變成了集體討論。他們各抒己見,積極發言,到後來竟然連體麵都不要了,為一點兒小事兒都能爭得麵紅耳赤。不過,多數時候,他們的意見是統一的。
他們多是關中人氏,雖然此地屬於煙柳之地,但終歸不如家鄉好。來到此地一年零五個月,四處戰火紛飛,家鄉消息斷絕,於是,回家成了所有人共同的願望。這種理由自然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在這些人中,聲勢最旺的,當屬司馬殺豬。曆史證明,司馬德勘的確是一個得力幹將,在他的聯絡下,隋廷中但凡跟楊廣有密切關聯的人都被他拉下了水。名單如下:
內史舍人元敏(最高輔政官,皇上近臣)
虎牙郎將趙行樞(從四品雜號將軍)
鷹揚郎將孟秉(五品雜號將軍,隨聽號令)
符璽郎李覆、牛方裕(管皇帝公章的)
直長許弘仁、薛世良(進奉部門的二把手)
城門郎唐奉義(江都城門主任)
醫正張愷(主管醫療保健)
勳士楊士覽(對國家有特殊貢獻)
……
他們討論事情的地點在酒席上,不過後來他們發現其實也用不著那麼小心。千不該萬不該,這幫人不該把西逃的事情擱在朝堂上討論。大家正說話的時候,逃跑的事兒就被一個宮女聽去了。而此時的楊廣,正在後宮和美女親嘴兒。宮女慌慌張張將此事說給了蕭皇後,蕭皇後聽罷,說:
“這種事情你不要告訴我,你可以直接告訴皇上。”
宮女找到了楊廣,將朝廷之上群臣商議的內容說了一通,楊廣大怒。但他怒的不是群臣,而是這個宮女。楊廣何等聰明之人,他哪能不知道群臣是如何想的?他之所以躲在這裏飲酒作樂,不就是為了躲避那些讓他煩心的事務麼?
於是,楊廣發話了:
“儂一個小小宮女竟敢離間我君臣關係,拖出去斬了!”
宮女到死都不知道為什麼說句實話都會去死,他沒能看清這些人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