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不歡而散】(2 / 2)

卓君安本來隻是想讓皇上徹底絕了對卓君衡的一丁點兒的期待,但沒想到卻成了一箭雙雕之計。卓君衡自己受不了,先自爆了。

這一出戲,既然是他開了頭,那他就要好好演完。卓君衡把皇上氣到咳血,他沒有理由不前去探望一番的。

“父皇,兒臣聽說您咳血了,實在是擔心您病情加重,便過來看看您。”

不得不說,卓君安的這些話,深深地溫暖了皇上的心。他第一次覺得慶幸,自己還有個這麼懂事的兒子。

“安兒你有心了,父皇沒事,休養幾天就好了,咳咳……”

這幾聲咳嗽讓卓君安的眉頭皺緊了幾分,“還說沒事?父皇,您要保重好身體啊。”

這一次探望,卓君安連提都沒提和卓君衡有關的一個字,這讓皇上也很是欣慰。皇上知道,他肯定是知道的。

“安兒,之前衡兒抓了百姓砍頭示眾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父皇,都已經過去了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您的身體,這件事錯全在兒臣,如果兒臣能早些……”

皇上擺手示意他不用再說了,“咳咳,你後來已經做得很好了,若是你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肯定會去阻止的,朕的兒子,朕心裏清楚。罷了罷了,這事情就讓它這麼過去吧,父皇為你感到驕傲,真的。”

雖然皇上表麵上很讚賞卓君安處理這次事件的做法,但是自古以來,皇子相爭是曆朝曆代都存在的現象。卓君衡固然有錯,但不見得卓君安就能撇得一幹二淨。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

卓君安在這一起事件當中,到底是扮演的什麼角色,還不可知。

而卓君安自己心裏也明白,能坐上皇位的人,定然不會對誰懷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往往很多看起來很普通的一件小事,讓皇上聽了,都會聯想更多的可能。

就算是血濃於水,也少不了互相算計和猜疑。

“安兒,這次事件過後,因為你站出來很好地安撫了百姓們,他們對你的擁護更高了啊。”

“兒臣不敢。”

皇上這話一出,卓君安就越發地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這明顯是想試探他。

“兒臣會這麼做,完全是父皇您教導得好,兒臣隻不過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百姓們就算是對兒臣有所稱讚,說到底,不都還是父皇教導得好。”

卓君安的這番話,把功勞都歸結到了皇上身上,讓皇上聽了很是受用。

但這件事的起因,還要追溯到一開始的傳言——詔書被盜。

看著眼前之人,皇上還是免不了要懷疑一番。因為和卓君衡比起來,卓君安實在是聰明太多了。同樣的事情讓兩個人去處理,必定是隻有卓君安能讓他滿意,而且很可能卓君衡還會把它搞砸了。

“安兒,詔書被盜一事,你是怎麼看的?”

卓君安眉頭微微皺起,沉默了一會兒,道:“皇宮守衛森嚴,按理來說應當不會被盜才對,但是偷盜之人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詔書偷了出去,想必是出了內賊。”

“內賊”兒子,讓皇上的眸光一冷,很顯然是默認了卓君安是在暗諷卓君衡。

但很快,卓君安接下來的一番話就讓他心情好了許多。

“於是兒臣一知道詔書被盜的消息後,便徹查了皇宮中的守衛,果然有一人已經潛逃出宮了。為了不讓父皇過多地擔憂,好好調養身子,兒臣便未曾稟告,隻是派人去追蹤。後來人是找到了,但很可惜,那人已經服藥自盡了,從他的身上也沒能找到任何有用的線索,是兒臣辦事不利,沒能在父皇養病的時候做到該做的。”

皇上欣慰地笑了笑,徹底打消了心中對卓君安的猜忌。

“你能做到這麼多,已經很好了。詔書丟了便丟了,隻要朕還有一口氣,那就還能再重新立詔書。”

“父皇說的是,父皇洪福齊天,長命百歲,詔書慢慢再立也沒什麼。”

雖說病情有所好轉,但自己的身體到底怎麼樣,皇上心裏也有數。什麼洪福齊天長命百歲,他是不信的。

“安兒,你可知道,丟了的那份詔書之上,寫的是你的名字。”

卓君安對於此沒有表現出太多驚訝,自然也沒有失落,臉上的表情相當平靜。

“兒臣不知,但不管父皇做的是怎麼樣的決定,兒臣都不會有任何怨言。兒臣也始終相信著父皇,一定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卓君安微微低下了頭,沒有再直視著皇上,半晌,又說道:“自小父皇便教導過我們,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就算想方設法地搶奪到手,最終也會失去。”

皇上長呼了一口氣,卓君安說的這番話,也正是他想說的。

“你能懂這個道理,父皇便能夠安心地將這皇位傳給你了。可惜衡兒活了這麼些年,還是看不透這個道理,否則……”

否則也不會撤了他的太子之位,另立卓君安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