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後記(1 / 1)

1951年春,我大學畢業前夕,偶然讀到了羅爾綱同誌《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證》一書,自此產生了對太平天國曆史的興趣。學習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和一些曆史著作以後,對太平天國史的興趣變成了研究太平天國曆史的願望。三十年來,我始終是太平天國史的愛好者。現在這一本《太平天國的曆史和思想》,就是我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斷斷續續寫出的一些論文的結集。這些文章,大部分是近年寫的,一部分曾發表過,收入本書時,有的作了修改補充。現在把它們編集為一本書,期望會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批評和指教。

這些研究心得,同我薄弱的基礎和主要是從事業餘研究的條件比較,似乎可以說,我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但同二十多年漫長的時間比較,我的工作實在做得太少,感到慚愧。當然,"文化大革命"使我們大家都至少失去了十年的時間。但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迎來了學術文化的春天,我們有條件去追回已經失去的光陰。我在書中的每一篇後麵都注上了寫作的時間或原發表的時間,一方麵用來記錄自己認識發展的軌跡,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便於檢查自己是否蹉跎了大好而已經有限的時光,鞭策自己要加倍努力工作,追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羅爾綱同誌和李侃同誌、龔書鐸同誌,中華書局編輯部的同誌,對這本書的出版給予了鼓勵和幫助。對於他們,對於我在學習、研究中切磋問難的許多同誌,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1982年7月

後記之後

正當這部書稿在中華書局審閱排版的時候,1983年3月至1984年5月,我去美國、英國和聯邦德國作了一年多的訪問、研究。這些國家都同太平天國有較多的關係,利用這一機會搜集在海外的太平天國史料,很自然地成了我的目的之一。

在這方麵的收獲是差堪告慰的。我有幸發現了兩種非常重要但迄為我們所不知的太平天國印書:《天父聖旨》和《天兄聖旨》。它們記錄了曆次天父天兄下凡的活動,涉及金田起義準備時期直至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楊秀清被殺以前的許多重要史事。此外還見到了太平天國的若幹文書告示以及其他中英文史料。它們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太平天國曆史的認識。

但這部書稿已來不及利用這些新史料進行補充修訂。我一直以為,人們對曆史的認識是無止境的,它將隨著新史料的發現和人們認識能力包括利用史料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入。這樣的過程是依靠著眾多的同行來共同推進的,因而我並不以為這部書稿未能首先利用這些史料是一個遺憾。它們將以各種形式發表以作為太平天國史學界的共同財富。

當我在國外期間,中華書局編輯於世明同誌非常重視這部書稿的排印工作,老友龔書鐸同誌代為審讀了它的二校樣。這部書稿得以預計在1985年春與讀者見麵,我要深深感謝他們兩位以及中華書局校對、出版方麵同誌的幫助。

1984年8月

再版後記

本書初版於1985年,時承羅爾綱先生作序。時至今日,已二十餘年,我自己手邊亦無一冊。現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予以再版,十分感謝和欽佩他們重視學術的精神。

此次再版,除修改了少許文字外,並收入了其他一些相關論著,如《〈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及其澳藏原刻本》、《洪仁玕等親書自述詩文中的史事--原題自述詩句隨記》、《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等親書自述詩文》、《幼天王、幹王等未刊供詞中的新史料並辨證》,以及《我和太平天國研究》。我近年已轉移於近代華北鄉村的研究,期待得到更多的指教。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