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世界的主宰。”
在許多年前,這是一個廣泛被人類認可的觀點。
直到那一年,一切都變了;直到那一年,人們終於在事實麵前承認,相比於自然,人真的是太渺小了。
如今孩子的教科書上,是這樣描述當時的事情的。
“2030年6月6日,天空出現異樣絢爛的景色。數以萬計的流星在天空劃過。短暫的絢爛過後,眾星隕落,迸濺出死亡的花火,綻放在地球的各個角落。
南北極冰川消融、熱帶雨林森林大火、沿海城市覆沒汪洋、地球土壤寸寸輻射。
人類文明交響的繁榮高潮瞬間湮滅,低迷的尾聲顯得那樣的羸弱。
這場代號為“末日”的史上最大流星雨隕落,讓人類曆史迎來了災難性的一刻。大約隻有千分之二的人逃過“末日”,得以存活。
災難麵前,人們變得更加懂得團結合作。在國家政府的帶領下,人們災後重建,聚集生還者。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按區域建立起了十幾個災後重生的場所。
告別了廢墟的城市,東北地區的人們移民到大興安嶺開始重新生活。災難讓大興安嶺這片祖國最大的森林化為了一片焦土,但是人的生命力是頑強的,齊心合力重建人類文明,在這片土地上重新來過。
“榾”,音同“古”,指樹木被摧毀後留下連著土壤的樹根疙瘩。人們給大興安嶺的這片人類重生的區域起名為“榾啟城”。寓意為,人們的重生,是在這隻剩樹根疙瘩的土地上開始的。
人類團結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如果說金字塔是奇跡,兵馬俑是奇跡,那麼在短短的八年時間裏,將荒蕪的大興安嶺重建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達的水平的話,這便算是奇跡中的奇跡了。
礦石冶煉、機械製造、電子產品生產、建築工程,水利水電,物資流動,短短八年時間,在這片土地上都得以複蘇了。
就連原本隻剩榾柮的興安嶺的廣闊森林,在榾柮之上,也長出新芽了。
樹苗在成長,人們的希望也在成長。
重建文明的日子裏有辛酸,也有快樂。
但因為大量的外星隕石隕落的存在,無可避免的,這片土地上有輻射。
像榾啟城一樣,每一片災後重建的地域都不可避免的遭受著輻射,隻有一個區域除外。
那是每一個人都夢想的地方,每個人都渴望到那裏生活。
在中國的土地中還剩最後一片海島,人們叫它“淨土。”
“淨土”是唯一的一片相對獨立的未被隕石洗禮的土地。這個海島保留著二十一世紀的建築、科技和資源。有著優美的環境和多樣化的生物鏈,是當下世界上供人類棲息的天堂。
但想到“淨土”生活,條件是很苛刻的。政府為了保障人類優質基因的延續,在每個災後重建區裏,都建立了一所特殊的培訓學校,旨在選拔優秀的基因。隻有每年從這個培訓學校畢業的佼佼者,連同其父母可以有資格進入“淨土”生活。”
以上的這段話,出自榾啟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災後當代史》的序章。
所有孩子都會清楚的記得這個小學入學的第一課學習的序章,以及老師的那一句囑托:“不過也先要有本事考入這所特殊的培訓學校才行。”
在榾啟城中,這所特殊的培訓學校叫做起航學校,取其放飛夢想,揚帆起航之意。因為到淨土去生活,幾乎是所有人的夢想。
還記得小學老師跟孩子們的對話。
“大家都為什麼想去淨土生活呀?”
“因為那裏有要多少有多少的冰淇淋。”
“因為聽說那裏有好多漂亮的衣服,每個人每個季節都可以買不止一件衣服。”
“因為聽說那裏有傳說中的網絡,可厲害了。”
“因為聽說那裏每家基本上都有車開,在我們這兒,除了軍車,我基本就沒見過別的車。”
…………
同學們的答案不一樣,但是總結下來,基本上都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誰不是呢?在讀小說的你,工作的你,讀書的你,每天奮鬥的你,誰之所以努力不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