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後記(1 / 1)

炒股,的確是可以賺錢;人們也都希望能夠通過炒股來賺到錢。但能從股市上真正賺到錢的個人投資者其實是少之又少。因此,但凡能夠碰到一個成功的個人投資者,大家都希望他或者她,能夠將自己的個人經曆、成功經驗詳細地講一講,以期能夠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東西。

事實上,這種交流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講故事的人的成功,不一定能給聽故事的人帶來一樣的成功,但是講故事的人的經驗,卻能直接複製給聽故事的人,讓聽故事的人避免走同樣的彎路。

第一次對孫阿姨有印象是看到她在一檔熱播的“炒股真人秀”節目《股市天天向上》裏麵的表現,在兩段視頻中她喊了句口號:“相信孫阿姨,保證好收益;生命不息,炒股不止!”給人感覺簡直可以用“熱氣騰騰”來形容,她的上場讓主持人和嘉賓都很歡樂。隨後,真正讓嘉賓折服的是她的經曆:小學文化、下崗女工,拿著借來的3500無錢,賺出三套上海市區的大房子、能成功躲過“5·30”暴跌和在“6124點”前“出逃”……不出預料,孫阿姨成為該節目首位晉級選手。當時有位嘉賓預言:“節目播出後孫阿姨會成為很多人的偶像。”事實果然如此。

被廣大電視觀眾親切叫作“孫阿姨”的她憑什麼做到這些?毫無疑問這是我和廣大個人投資者最想問的問題,也是我和孫麗華共同創作的這本《孫阿姨炒股記》最希望能夠解答的問題。而一開始時,麵對艱難的生活、變幻莫測的股市都不曾畏難的孫阿姨卻有點“退縮”了,她覺得比自己炒股成功的人多的是、身價上億的資本大鱷也不乏其人,由她來教人如何炒股顯然自覺分量不夠。但她又非常想把自己的一些經驗比較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夠給和當年的她一樣的個人投資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於是我們采取了“個人經曆”加“個人心得”的形式來完成此書。在前半部分,孫阿姨會從她下崗後,為生計所迫,誤打誤撞,從股市中賺到“第一桶金”開始講述她個人的炒股生涯;後半部分,則是孫阿姨根據自己多年操作經驗的總結。

我們從沒想打造一位“民間股神”,孫阿姨的投資成績也並非是多麼神奇眩目,但這是一位最普通投資者的故事和經驗。就如孫阿姨自己所說,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與那些和她經曆相似的人分享身邊人的故事,告訴大家,通過在股市中的辛勤操作和不斷的思考總結,再普通的我們也能讓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

由於我自己工作的關係,平日裏經常能夠和一些機構投資者打交道,也對機構投資者的選股思路和操作手法相對比較熟悉,但在和多數個人投資者的交流中,總覺得機構投資者的套路並不適用於個人投資者,更談不上有啥經驗可以相互交流。隻有成功的個人投資者的經驗才是最適用於個人投資者的,這是我和孫阿姨那麼多次交流之後得出的經驗之談。

其實,隻有個人投資者才知道個人投資者需要什麼,也隻有個人投資者才知道怎麼去幫助其他個人投資者。孫阿姨的炒股故事和經驗總結恰恰符合了這一條件。

陳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