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參加第一財經的炒股“真人秀”節目《股市天天向上》,讓我經常去的菜市場裏的賣菜大爺和我大戶室對麵熟食店的老板都認識了我,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一方麵,我感歎原來有那麼多來自各個行業的、各式各樣的人群在參與著證券投資;另一方麵,在聽了他們的投資經曆之後,我也感歎,他們和當年的我多麼相像啊—過著清貧的生活,想通過投資來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又不得要領,在股票投資上屢屢吃虧。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時,談起了從我因為生活所迫無奈炒股,到用單單從股市上的收益買下了三套大房子的經曆。他們認為我應該把這些年來的心得體會與親身經曆寫出來,用最老百姓的表述方式提供給那些境遇與當年的我相似的個人投資者參考,讓他們不要或者少走彎路,讓他們多掌握點“實用”的“實戰”技術。
寫書,對於我這樣一個文化程度極低的下崗女工來說,是萬萬不敢想的,但朋友們卻相當支持和鼓勵我。他們認為,老百姓不見得喜歡看那些很深奧的經濟學理論;不見得喜歡聽巴菲特、李嘉誠的那些離自己很遠很遠,幾乎遙不可及的財富故事。反而希望了解自己身邊的普通人的操作及他們的成功經曆和親身的經驗總結,或許這些能夠為自己日常的股票投資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幫助。
本著這個良好初衷,我嚐試著回憶自己從當初向雙胞胎姐姐借了3500元第一次入市到現在的股票投資經曆,當然其中有心酸,也有收獲。
事實上,很多人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能夠成功?我一直都告訴他們“炒股沒有秘訣”。“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已經不是一句新鮮話了,這句話用在炒股上也非常合適。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去認真研究股票投資,是很難有所收
獲的。
我從自己這些年的投資經驗來看,無論投資於哪一類資產,出發點可能都是“先要保本,再圖發展”。由於之前的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我很怕輸,在選股方麵也是小心再小心。同樣,這也決定了我對股票上的收益比例要求不是很高,能夠獲利就可以了,也不是特別追求“一定要達到50%或者更多”才拋。
其實,作為我個人來說,我並不是非常提倡任何人都去參與股票投資,畢竟投資是一個很花時間和精力的事情,需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如果真是下了決心,我也都會建議他們先做好家庭裏的資產配置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市場形勢的分析判斷進行有效地大類資產比例劃分,例如用多少資金投資在股票上、多少資金投資在各類債券和存款上等。
但是,很多個人投資者往往忽視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很多時候,如何將家庭資產進行合理分配是件很難的事情,同時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把精力放在打聽哪隻股票正在被大機構買入、內幕消息是什麼上,反而對專業知識、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麵疏於了解。說得形象一點就是,花大力氣辦小概率
事情。
這其實是一條大彎路。我的經驗告訴我,個人投資者要想在中國股市上生存,並且獲利,首先要“膽子小”,千萬別拿工資收入去“豪賭”;其次,國家方針政策要花力氣去研究;再次,不要聽信小道消息,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後,投到股市的錢,必須是你安排好了家庭中各項開支之後的剩餘資金,否則往往會得不償失。
毫無疑問,“小心”是我這十多年股市投資經驗裏最為重要的一點。
孫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