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事變上下功夫
解讀
我們如何在修養心性的路上不斷進步?
大部分人都一樣,除了自己內心的一點微薄之力外,更重要的是要靠外界的逼迫。而外界的逼迫,主要就是“人情事變”。
比如,當你貧賤的時候,你可以很快樂地生活著:妻子雖然不怎麼漂亮,但在你眼裏卻嫵媚動人;朋友雖然也是靠力氣生活,野蠻粗魯,但卻很講義氣,你們時常一起小酌一番,那感覺如同神仙。但當你由貧賤轉為富貴之後,你原來的快樂生活就開始受到挑戰:原來嫵媚動人的妻子在你眼裏開始變得猙獰,你有點受不了了;原來一起小酌的朋友你開始覺得他確實有點粗魯,想離開他了……
這就是最常見的人情事變,而成聖成賢就是在這種人情事變上下功夫。雖然大部分人從修養心性的角度來看都是失敗者,他們的選擇都是“富易妻,貴易交”,但也有人通過了考驗,例如漢宣帝的故劍情深,宋弘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每一次的堅持,都是一次心性的放光,久而久之,心將如明鏡矣。
不要把內聖外王割裂
解讀
有人認為儒學分為心性儒學和政治儒學,心性儒學專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學問,政治儒學則專講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
看似有道理,實則大謬。
儒學是成聖成賢的學說,這是一個出發點,它與其他學浱最大不同點在於,它具有強烈的入世精神,力圖通過參與現實政治來完善自己,利益他人。但這個不同點隻說明它在成聖成賢的路上,選擇的是一條極為激進的路線而已。
如果儒者僅僅持內聖之道,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卻不去事上磨煉,這種內聖功夫恐怕不會很牢靠。同時,在事上磨煉,也能快速地增長內聖功夫。這是儒者必須經過事上磨煉的原因。但在事上磨煉是一個極為痛苦的克服糾結的過程,也是一個危險的過程,那些內聖功夫較差卻不自量力,專找一些複雜、困難的事來磨煉自己的人,失敗者比比皆是。
萬丈紅塵中,最複雜、關係最多人福祉的事,就是平天下,這就是儒者的終極事業。儒者從事這種事業,如果沒有內聖功夫的底子,將會很快泯然眾人矣,甚至淪為功名利祿之徒,喪失成聖成賢的人生宗旨,成為偽君子、假道學或者令人不齒的小人。
學者不可不慎。
善心更真切是功夫增長的標誌
解讀
如何評價做功夫有沒有進展呢?
有的人會以靜坐中的超體驗,如見光、見鬼神、見仙境等感應來評估自己,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追求“光景”。這是做功夫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現象,出現固然可喜,但就怕執著,反而忘記了做功夫的初衷。
有的人會以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改變來評估自己。這種改變範圍很廣,但世俗之人,即便不有意識地去做功夫,過一段時間也會有改變。如何與這些人相區別呢?
在人情事變上下功夫
解讀
我們如何在修養心性的路上不斷進步?
大部分人都一樣,除了自己內心的一點微薄之力外,更重要的是要靠外界的逼迫。而外界的逼迫,主要就是“人情事變”。
比如,當你貧賤的時候,你可以很快樂地生活著:妻子雖然不怎麼漂亮,但在你眼裏卻嫵媚動人;朋友雖然也是靠力氣生活,野蠻粗魯,但卻很講義氣,你們時常一起小酌一番,那感覺如同神仙。但當你由貧賤轉為富貴之後,你原來的快樂生活就開始受到挑戰:原來嫵媚動人的妻子在你眼裏開始變得猙獰,你有點受不了了;原來一起小酌的朋友你開始覺得他確實有點粗魯,想離開他了……
這就是最常見的人情事變,而成聖成賢就是在這種人情事變上下功夫。雖然大部分人從修養心性的角度來看都是失敗者,他們的選擇都是“富易妻,貴易交”,但也有人通過了考驗,例如漢宣帝的故劍情深,宋弘的“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每一次的堅持,都是一次心性的放光,久而久之,心將如明鏡矣。
不要把內聖外王割裂
解讀
有人認為儒學分為心性儒學和政治儒學,心性儒學專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學問,政治儒學則專講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
看似有道理,實則大謬。
儒學是成聖成賢的學說,這是一個出發點,它與其他學浱最大不同點在於,它具有強烈的入世精神,力圖通過參與現實政治來完善自己,利益他人。但這個不同點隻說明它在成聖成賢的路上,選擇的是一條極為激進的路線而已。
如果儒者僅僅持內聖之道,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卻不去事上磨煉,這種內聖功夫恐怕不會很牢靠。同時,在事上磨煉,也能快速地增長內聖功夫。這是儒者必須經過事上磨煉的原因。但在事上磨煉是一個極為痛苦的克服糾結的過程,也是一個危險的過程,那些內聖功夫較差卻不自量力,專找一些複雜、困難的事來磨煉自己的人,失敗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