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曆史以成敗論英雄·忠臣與奸臣 (1)(2 / 3)

所謂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也出奸臣,秦檜就是在南宋與金國征戰對峙的曆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奸臣。秦檜,字會之,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江寧人。其父是一個七品縣令,由於出身低微,秦檜早年生活較為坎坷,曾經當過鄉村教師,他對這一職業可謂牢騷滿腹,曾怨憤道:“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在徽、欽二帝被擒時,他已官至卿史中丞,已算是個不小

的權臣了。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欽宗即位掌權未過多久,金軍副元帥斡不離就帶兵包圍了汴京(今河南開封),宋欽宗慌了手腳,準備車駕,企圖逃走。主戰派李綱等人看見,連忙勸阻,要求欽宗留下,以安定人心。欽宗雖然留下了,但極為軟弱,傾向於主和派的意見。當時,斡不離提出了如下的議和條件:一、輸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綢緞一百萬匹;二、尊稱金帝為伯父,要欽宗做侄皇帝;三、割讓中山、太原、河間三鎮。

對於金人的苛刻條款,北宋朝廷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尤其是割地問題,關係到國防大計,尤為敏感。這時的秦檜,尚未露出賣國賊的嘴臉,他主張隻能割燕山一路,餘地不能割。

在作為使者與金人談判的過程中,秦檜也還能堅持上述意見,回北宋後又升為殿中侍禦史、左司諫。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粘罕與斡不離會師於東京城下,欽宗遍調四方兵力救援京師,但終因兵微將寡,且遠水不解近渴,東京城被金人攻破,徽、欽二帝被掠。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立北宋遺臣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以取代北宋政權。

這時的秦檜,還有正直之心,他認為,若立張邦昌為帝,“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天下英雄必會群起而討之,張邦昌也不會長久。金人不聽,秦檜反對立張邦昌為帝,被粘罕和斡不離捉去。

在被金捉去的第一年裏,秦檜侍奉徽、欽二帝,尚未見有什麼劣跡。不久,徽宗聽說康王趙構即位,便修書與金世宗議和,並派秦檜前往。金世宗留下了秦檜,並把他轉送給自己的弟弟撻懶。從此,秦檜神差鬼使一般,追隨撻懶,成為撻懶的忠實仆人,在撻懶被殺後,他仍忠於金國,以出賣南宋為己任。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撻懶帶兵攻打南宋的北方重鎮正陽(即今江蘇淮安),帶秦檜一同前往,其意是放秦檜南歸。當時有人問撻懶為什麼把秦檜放回去,撻懶說:“我曾經多次把秦檜放在軍前考驗,覺得這個人表麵上有些不馴服,可內心裏總能委曲求全,做事很合我的意願。如今要滅亡南宋,隻靠武力還不夠,還應該內外夾攻,裏應外合,如果秦檜能在南宋朝廷中做個內應,我們取南宋豈不是容易多了嗎?”他這番話說服了眾人。

秦檜與他的夫人王氏一起“逃”回南宋,在路過漣水時,被南宋水寨統領丁祀抓住,要殺死他。秦檜慌亂說:“我是前朝的禦史中丞秦檜,你們應該知道我!”這時,船中的一個窮秀才上來湊趣,裝作認識他的樣子,一見麵就大作其揖說:“中丞回來了,這些年辛苦了!”並與他親密交談。丁祀見有人認識他,便送他到了朝廷,就這樣,秦檜回到了南宋。

但對於他的歸來,大多數人持懷疑態度。因為秦檜說自己殺死了看守人員,自己和王氏連逃了二千八百裏,回歸南宋,朝中許多大臣認為這不太可能,一路之上,金人盤查嚴密,豈容一對漢人夫婦自由往來?再問起同被俘獲的朝臣情況,他也支吾不清,有許多地方不符實情。秦檜的密友、宰相範宗尹和李回都極力為他辯護,再加上他在前朝給人留下的較好的印象,高宗趙構還是很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