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言想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就必須以德為根本,以道為宗旨。故以“本德宗道”為章名。道之於物,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深切體味天道地道之真諦,才能出神入化地用之於人道——精神境界之提高。全章的大意,是將“本德宗道”、誌心篤行的妙術分為應當爭取和保持的技藝以及需要預防和戒備的方略兩大類分而論之。人生漫漫,世路茫茫,如何建立功業,慎始慎終,盡在於此。
1. 長於謀劃,才能有所成就
原文
夫誌心篤行之術,長莫長於博謀。
譯文
凡是按自己意誌、專心行事的方法,沒有比廣泛地谘詢意見,從精微處決策能獲得更大的長處了。
名家注解
【張商英注】謀之欲博。
【王氏注】道、德、仁、智存於心;禮、義、廉、恥用於外;人能誌心篤行,乃立身成名之本。如伊尹為殷朝大相,受先帝遺詔,輔佐幼主太甲為是。太甲不行仁政,伊尹臨朝攝政,將太甲放之桐宮三載,修德行政,改悔舊過;伊尹集眾大臣,複立太甲為君,乃行仁道。以此盡忠行政。賢明良相,古今少有人;若誌誠正心,立國全身之良法。君不仁德、聖明,難以正國、安民。臣無善策、良謀,不能立功行政。齊家、治國無謀不成。攻城破敵,有謀必勝,必有機變。臨事謀設,若有機變、謀略,可以為師長。
■ 解讀 ■
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孟子》說:“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而成就事業的首要條件,是需要有超於常人的見識,人所未知的謀略。如薑子牙胸懷《六韜》,故能助武王誅滅無道商紂,榮得天子稱相父之尊,此皆“博謀”的結果。
■ 處世活用 ■
為人處世,要講求以誠相待,但有時遇到複雜的情況,我們應當講求一些策略。下文狄青擲幣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狄青向天買卦
宋朝名將狄青,有一次奉命出兵討伐南越壯族。當軍隊在桂林誓師,準備出發的時候,狄青當著所有將士的麵,跪在地上念念有詞,向天禱告說:“這一次出兵,勝敗難料,請允許我手拿著百枚銅錢向您請願,如果能夠大獲全勝,就讓這些擲出去的銅錢,全部正麵朝上。”話剛說完,左右將領和幕僚,都麵麵相覷,不知道將軍到底在搞什麼鬼。有人馬上湊上前去向狄青勸諫說,如果不能全部正麵朝上,將會嚴重影響軍心,對戰事不利。可狄青當做沒聽見,仍然在官兵麵前順手一揮,將手中銅錢全部擲了出去。怪的是,銅錢居然全部正麵朝上,看得全體官兵歡聲雷動,聲音回蕩在山穀之間,狄青自己也笑得合不攏嘴。接著,狄青叫人拿來100支鐵釘,將銅錢一一釘在散落的地方,然後又親自用輕紗覆蓋在上麵,最後以愉快的口吻對著全體將士說:“等到凱旋歸來的時候,再來謝神取錢。”後來,他平定邕州,班師回朝時,故意重回舊地,按照先前的約定,準備還願,並取回銅錢。這時,幕僚和左右親近才發現,原來這些銅錢兩麵都是正麵的。為何要這樣做?狄青回答說,南越之地山高路險,像個鬼地方,加上士兵們一向迷信,難免會受到一些風吹草動的影響,如果不想辦法,幫他們壯壯膽,恐怕就無法發揮十足的戰鬥力。所以,他便假借神鬼護持,來加強兵士們必勝的信心。
帶兵為將要有權謀,因為某些問題方麵需要運用策略,發揮一下小智慧,事情才會收到出乎意料的結果。做人也是這樣,有時講求策略。
■ 管理活用 ■
作為一個企業,其核心問題是戰略問題,而戰略的支撐點是戰略謀劃與戰略管理。戰略謀劃是企業麵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內外環境,為求得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戰略管理是企業對自己未來方向製定總體戰略並實施這些戰略管理過程。一個企業戰略謀劃與戰略管理的優劣,決定著這個企業的成敗。為什麼有的企業可以由不知名的企業發展成為大集團公司,成為行業的一麵旗幟?為什麼有的企業容易“各領風騷三五年”,最後都逃不脫失敗的命運?從戰略的角度進行分析,他們的成功或失敗,其根本原因是企業戰略謀劃與戰略管理的成功或失敗。為此,作為管理者,應該長於謀劃。商場如同戰場,古人的戰略謀劃可以給我們提供不少學習經驗,耿弇即是一例。
耿弇聲東擊西
東漢初期,民兵首領張藍聚眾叛亂,他兵分兩路,以精兵二萬挺進西城,另外以萬餘人攻打臨淄。沒多久,兩城相繼失陷。這時,光武帝劉秀派遣部將耿弇前往追剿。
由於兩城相距不遠,大概隻隔40裏,所以,耿弇率領兵馬來到兩城之間的時候,為了決策先攻哪裏,在內部幕僚之間起了爭執。為了平息爭議,耿弇經過一番研判,發現西城雖然比較小,但是城池堅固;臨淄雖然比較大,防備形勢卻較鬆散,應該不難攻取。盡管耿弇內心決定先攻臨淄,卻故意當眾做出決策,表示五天之後,將先打西城。
張藍聽到消息後,馬上加強西城的防備。可是,到了第五天的午夜時分,耿弇緊急命令全軍提前吃早飯。天還沒亮,大軍出動,不過不是前往西城,而是直奔臨淄。當全軍還在納悶將軍有沒有搞錯的時候,臨淄已被團團圍住,繼而攻破,而且隻用了半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