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正道章第二 功成名就的坦途(4)(1 / 3)

【張商英注】周公不嫌於居攝,召公則有所嫌也。孔子不嫌於見南子,子路則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 解讀 ■

處在容易被人誤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為了整體的利益,仍然犯嫌涉難,隻因其無私,背黑鍋也不怕,譬如周公為了江山社稷,被召公猜忌、誹謗,依然忠心輔佐成王;孔子不得已去見南子,引得子路不高興,孔子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不是明達之至的俊傑,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 處世活用 ■

生活中,遭遇猜疑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沉默隻會讓別人以為是默認。如果反擊,別人會認定你心虛。此時,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用實際行動來化解別人的猜疑。自己心中可以樹立這樣一個信念——身正不怕影子斜。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清白。

直言勸友勿慮嫌疑

於成龍,字振甲,號如山,諡清端,清漢軍鑲紅旗人。康熙時,曾任知府、直隸巡撫和河道總督等官職。到了晚年,聽到一些流言飛語,便有些心誌動搖,想告老還鄉。當時,熊賜履(字敬修,號素九,諡文端,清湖北孝感人)罷相後正好住在江寧(今江蘇南京)。有一天,於成龍經過熊賜履的住處,兩人坐在梧桐樹下,談起有關流言飛語的事情。熊賜履說:“你也為這樣的事情憂慮?大丈夫對世事看得透徹時,即便是丟了性命,也不應該更改誌向,何況是其他事呢?”於成龍一聽,便說:“您說得對,我接受您的教誨。”第二年,於成龍又上疏請求辭官歸鄉,康熙沒有批準。於成龍再次經過熊賜履的居處時,麵帶憂色。熊賜履聲色俱厲地說:“你這麼快就忘了那次在梧桐樹下的話了嗎?”沒過多久,於成龍在任上去世了。

於成龍的可數之處在於他能聽從友人的建議,堅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其間雖有疑慮,但終能堅持到底。生活中我們應該將熊賜履的話做為座右銘,而於成龍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範例。

■ 職場活用 ■

身在職場,當我們遇到猜疑的時候,不能一味沉默。猜疑的產生往往是由於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好。人際關係就是一種生產力,如果你身邊有一群願意幫你的朋友,那就是你的財富。你的事業或職業就可能出現新的轉機,尤其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或許因為朋友的一句話,你就會有個更好的工作。人際關係的順暢會順利幫你消除同事之間的誤會、領導的誤解。如果人際關係惡劣,也許原本就混亂的事情會更加複雜。職場白領霍先生的例子會讓我們對此體會更深。

新來的上司

霍先生說:“我在一企業做銷售。今年年初,我們部門來了個新上司。一上任,他承諾一定要給部門員工提供展示公平、寬鬆的發展平台。當時大家都因為新上司的開明而慶幸,紛紛下決心要努力配合新上司。接觸了三個多月後,我們發現,新上司的做事風格並不像承諾的那樣,很多事他都逼得大家緊張而且還喜歡猜疑員工。比如說,公司每個季度都製定了相應的銷售目標,部門按照人頭分下去。一拿到任務,我們就開始聯係各種客戶。可由於是年初,而且我們公司還上調產品價格,所以很多客戶不太想合作。可新上司卻認為我們都消極工作,他找每個人談話,總說:‘你不是和公司關係不錯嗎?他們怎麼沒動靜呀?’大家都覺得和這樣的上司幹很辛苦,我不知道該如何與這樣的上司相處。”

其實霍先生大可不必如此煩惱。如果你用心工作,用行動來證明你的努力和認真,那麼上司的猜疑便會煙消雲散。在職場,行動永遠是第一位的。

■ 管理活用 ■

作為管理者,在人才的選用上,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氣魄。因為過分的猜疑隻會讓員工感到這是一個冷冰冰的團隊。如果給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自由地發展,那麼他們會竭力發揮自己的才華,而你也會得道多助。

黃金台招賢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前311~前279)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