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會讀書,讀懂書(1 / 2)

能識字的人都有能力讀書,但讀書也有個層次問題。有的人是為讀書而讀書,讀了一本就扔在一邊,很快就忘記了。這樣雖然閱讀量很大,但沒有發現這些書之間的聯係,這樣讀書收獲是不大的,而經過思考,經過分析,從書中吸取營養,讀書的收獲就會大大提高。我們提倡寫讀書筆記,就是為了讀書有所受益。寫讀書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回味和提煉整合的過程,重溫書中的精華,思考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用腦的過程,也是讓讀書升華的過程。

找到知識內部的聯係後,還要將它們融會貫通,達到全麵透徹的理解,也就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為自己的東西,構建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讀書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也才能形成獨特的觀察和認識世界的視角。有的人雖然也讀了很多書,但使用起來隻會孤立地聯係對照,不能舉一反三,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遊刃有餘地加以應用。這樣的讀書人很多,他們將書本知識倒背如流。不能說這樣的讀書人沒有收獲,但如果能將知識學活學透,變成自己的一種能力,才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讀書要加以思考,注意鑒別。古往今來的書本知識浩如煙海,我們不可能全盤接收,要有所選擇和揚棄。首先我們不能將書本教條化,當成條條框框,因為那樣就會束縛我們的手腳,成為我們的精神負擔,甚至妨礙我們的發展。還有就是要辨別書本所傳播的思想,是宣揚進步,還是宣揚倒退;是宣傳科學,還是宣傳迷信;是宣傳民主,還是宣傳專製;等等。對錯誤的思想和理念要有識別和抵製的能力,不能被蠱惑,更不能成為錯誤思想的傳播者。所以,讀書是學習別人經驗之談的過程,也是一個批判的過程。對於別人的好經驗,我們要好好地吸取;對於書中不合理的觀點,要敢於批判。一些善於讀書的人,他們會邊讀書,邊在書上做批注,或讚賞,或質疑,或批駁,整個讀書的過程貫穿著思考,充滿了理性,而不是盲目地讀。

我們發現很多人雖然都在讀書,讀的是同樣的書,但收獲相差很大,關鍵就在是否勤於思考。懶於思考的人,是被動地讀書;勤於動腦的人,是主動讀書。在這裏要強調的是,我們尊重書本,但不做書本的奴隸,而要做書本的主人,書本要為我所用,要成為我手中的工具。書本知識一旦變成有效的工具,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我們借助這些工具,能夠改造自然、戰勝自然,建設更好的人類社會。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就是讀書要把書讀厚,又要把書讀薄。所謂讀厚,就是要精讀,讀出書中的精華,這樣,即使是一本很薄的書,也能有大的受益;而讀薄,就是對書本進行提煉、加工和整理,是一個濃縮的過程。

能識字的人都有能力讀書,但讀書也有個層次問題。有的人是為讀書而讀書,讀了一本就扔在一邊,很快就忘記了。這樣雖然閱讀量很大,但沒有發現這些書之間的聯係,這樣讀書收獲是不大的,而經過思考,經過分析,從書中吸取營養,讀書的收獲就會大大提高。我們提倡寫讀書筆記,就是為了讀書有所受益。寫讀書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回味和提煉整合的過程,重溫書中的精華,思考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用腦的過程,也是讓讀書升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