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俯就,判官姚恕傲然不理,徑自離開,在萬眾矚目下讓趙普下不來台。
趙普的反應是沒反應,不久澶州通判出缺,他主動推薦姚恕去應職。直到兩年之後,黃河終於泛濫決口……是否覺得我有點牽強附會?別急,再看第二件。
第二件,時間再往前移,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趙匡胤曾經對宰相趙普感歎:“馮瓚這個人好啊,真是‘當世罕有,真奇士也’。”
趙普:“您說得太對了,升他的官。”
當時宋朝剛剛平定後蜀,西南方麵需要大量的官員去管理,於是當時的樞密院直學士(趙普當宰相以前最後一個官職)、右諫議大夫馮瓚被派出京知川東重鎮辛州。一年之後,突然有人從川東偷跑回來,找到趙普,揭發馮瓚貪贓枉法,證據確鑿。
趙普帶著證人去見皇帝,趙匡胤命令馮瓚火速進京對質。
對質的結果是問不明白,馮瓚可能枉法,也可能沒枉法,證據並不確鑿。
趙普立即命人到潼關去截留馮瓚的行囊。
在行李裏發現了大批金銀珠寶,上麵的封皮上還寫著一個名字——劉嶅。罪名成立,趙匡胤大怒,把他親口許為“當世罕有之奇才”的馮瓚免官流放,發配到沙門海島,遇赦不還,老死海中。
行賄的劉嶅,卻不過是罷官。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劉嶅的官職,也跟當初的姚恕一樣,是個判官。
回顧一下,從四川往回調人,再從潼關截留證據,這是天下大搜捕了,最後卻隻是貪贓而已,還是由趙普這個大贓官來揭發的,趙匡胤至於這麼抓狂嗎?或許說,趙普至於這麼小心眼,睚眥必報嗎?
但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的,也許有人會說,這兩件事有什麼聯係嗎?時間都差了那麼遠。是的,看上去的確風馬牛不相及,如果一定要說其中有什麼相似之處的話,就是姚恕和劉嶅的官職——他們都是判官。
宋朝開封府判官。
宋朝開封府,又稱南衙,隨便翻一下《宋史》,這個衙隨處可見。似乎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它的房子是在五代的後梁開平元年時蓋起來的,它的官職就相當於現在的開封市市長。最開始的時候,這個職位無比敏感,因為它曾經是柴榮以下四位皇帝的專有頭銜,但是其間也有像寇準、包拯、歐陽修、範仲淹、蘇軾、司馬光這些人不停地倒班。所以它的具體權力和每一個時期的影響力也都隨時浮動,各不相同。
在公元971年時,它的主管名叫趙光義。
這個人超複雜,無論是概括地說,還是分析地說,現在都說不清他。所以隻好就他在趙普罷相這件事裏先說一下,能說到哪兒是哪兒。
這時,趙光義的開封府尹已經當了十年了,他的權限很模糊,當他哥哥在開封時,他管市長該管的事,當他哥哥出征時,他幹國王該幹的活兒。他最初的定位,就是他哥哥最信得過的人,是帝國穩定的一塊基石,趙匡胤的影子。
所以最開始時,趙匡胤用了很多手段來把他扶持起來,而到了後來,趙光義就以實際行動證明,他沒讓他哥哥失望。從曆史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裏,能查到他與當時宋朝京裏京外大小官員都過從甚密,其勢力已經無孔不入。
這就礙了一個人的事——趙普。
從正常的官職分類上看,皇帝以下就是宰相,當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開封府尹,無論潛台詞是什麼,不過是一個知州。可趙光義以自己獨特的身份,把這個市長無限製地做大了。姚恕當初是什麼人?開封市市長手下的小秘書而已,就敢對宰相如此無禮。他仰仗的是什麼?這是趙光義和趙普兩個人私下裏尊卑關係的體現嗎?這是公然以下犯上,侵淩相權!
趙匡胤就算再寵著小弟,也不會放任到這個地步。所以後來殺姚恕,動用的是政府皇權。
至於劉嶅和馮瓚的金錢關係,這就更敏感了,趙光義的手越伸越長,不僅在京城裏培植黨羽,連遠在西川的知州都要收買,這樣下去,天下到底是誰的?
就算《宋史》被一再地修改,趙光義的一些活動還是被留存了下來。他不停地送禮,交友遍京城,可也有被人拒絕的時候。先是禦史中丞劉溫叟,趙光義連續兩年給他送錢送東西,他都用封條封好,既不當麵拒絕,也絕不動用。
趙光義隻好派人都收了回來。
另一次他的不軌之心就再難推托了,他居然去賄賂禁軍殿前司控鶴指揮使田重進。田重進是什麼人?那是趙匡胤晚上睡覺時守大門的人!
用當時趙匡胤的眼睛來看周圍的世界,相信他會突然間感到寒冷。在公元971年之後,史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普的“堂帖”—由宰相頒行的書麵命令,“與詔令無二”,甚至重於詔令。他還突然發現親弟弟的院子裏龍盤虎踞,深不可測,更要命的是他還不好一刀把它連根砍掉。這是個怎樣的局麵?
一國之內,政令三出。
這種時候還能再發兵江南,去圖謀別人嗎?趙匡胤要怎麼辦?可以肯定的是,他從來都沒有殺他弟弟的心,而說實話,這時他早已把江山坐穩,再不必像最開始時那樣需要一個幫手了。他在猶豫,可有人已經忍無可忍,要替他出手了。
趙普躲到了一邊,在仔細掂量自己手裏的那根棍子,同時也在評估趙光義腦袋的硬度。其核心內容就是如果這一棍子真的砸了下去,是趙光義的腦袋開花,還是他自己的棍子會斷?
這個問題很實際,而且非常普遍。其實從古到今,每一個生活過的人都是人手一棍的,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裏,這根棍子每時每刻都得準備好去砸人,不然你就挨砸。就在砸人與挨砸的過程中,以及手法判斷等水平的高低中,你的人生就被定位了。
趙普砸過太多的人了,砸得越多,經驗越豐富,下一次實戰前所需要衡量的東西就越多。尤其是這一次,他先問了一下自己,第一,非得砸了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