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海納百川,化敵為友(1 / 3)

世上萬物有生有滅,所以一個人要看開人生,悟透人世。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為了成就大事,為了獲取大的利益,人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通過努力,在可能的條件下,化敵為友,為我所用,這才是製敵的最高策略和真正境界。

順勢而為,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劉伯溫說:“善疑者人疑,善防者人防。”喜歡懷疑別人的人,必定無法被人相信;善於提防別人的人,必定不會比別人聰明。明知別人懷疑自己卻不肯舍棄,必定有他的理由;知道別人提防自己卻不躲避的,必定有他可依靠之處。天下的人,怎麼能會懷疑而又提防得了呢?智謀不足信任不夠,然後他在那裏仰天而視,生怕人家用自己對待別人的方法來對待自己,隻相信自己。

這樣一來,有智謀的人隱退,有卓識的人躲避,明哲的裝成愚蠢的,靈巧的裝成笨拙的,廉潔的躲避起來,而那些圓滑、頑鈍鄙陋、曲從的人就來了。這樣的人充斥在眼前,而懷疑與提防的心理就越急切,以至於心術用盡而身心鬱結,就更加悔恨防範與懷疑不足,這樣下去不也令人痛心嗎?

善偷牛的人用像芒刺一樣的鉤子,用幾尺長的繩子拴住,鉤住牛的舌頭牽著它,深夜裏讓牛跟著他走,沒有敢違抗他的。劉伯溫又說:“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偷盜的方法,扼住它的要害,掌握住它的關鍵所在而牽著它走,沒有不服從的。”石羊先生說:“這是古人製服盜賊的方法,如今,盜賊卻用上它了。”

處理問題應掌握關鍵,扼其要害,順勢而為,各種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故蛇攻七寸,人攻弱點。否則,事情越做越複雜,愈來愈惡劣。

楚國令尹患病,心神混亂,得到秦醫而治愈,把此事告知楚王,命令國人凡是有病的不能找別的醫生治療。不久,楚國瘟疫流行,隻要是染病去找秦醫治療的人都死了,於是國人全到齊國去求醫。令尹發怒,要捉拿他們。

子良說:“不可。人生了病就服藥,因為它能救自己的性命。所以辣毒澀苦的藥物,針炙燙烤的酷烈,也沒有不能忍受的,為的是早點解除痛苦而得到長久的歡樂埃如今秦醫開的藥方,不仿效古人而隻憑臆斷,說岐伯、俞跗等名醫的醫道不值得效法,《素問》、《難經》等醫典不值得研究。所以他所采用的藥物,無非是些害人之物使人,從早到晚,肝膽決裂,所以病痛除去了,身軀也隨著死去了,隻是不像馬上死去那樣快就是了。我聽說:‘選擇災禍無不選擇輕的承受。這是人之常情。現在令尹不向在野隱士求教,卻隻為他所喜愛的人圖謀好處,難道能改變規律嗎?我能死在楚國,真是幸運埃’”

處理問題須遵循客觀規律,遇事不參考其他的經驗,隻憑個人好惡盲目蠻幹,隻能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以處事必須看到其事的客觀規律,而進行解決。

鬱離子說:“有了精美的食品可以看不起豆湯,有了上等皮衣可以脫去麻棉,這是人之常情埃所以精美的食品不足,豆湯也可以代替;皮衣不足,麻棉也可以代替。籠中的鳥,隻有馴服了的才肯用食。隻有失去自由才知道外麵的快樂。有個小孩支起鼠夾並放了食餌來誘捕老鼠,捕獲了很多老鼠。一天晚上,其中有一隻老鼠逃跑了,於是就再也沒有捕獲到老鼠。如今假如有人拿著槲樹葉做的衣服,提著麥麩烙的餅,並在集市上招呼說:‘丟掉你的房屋,舍棄你的衣服,來和我生活,’那麼就算是他的兒子也要逃跑躲避了。不合事理,大人是不做的。”

舍棄美食而吃麩皮,舍棄輕裘而衣樹葉,誰都不想,所以做事一定要合乎情理,逆情悖理,必然不得人心。故做事要於情於理,反之很難服眾。

“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人與人之間應充滿真誠依賴。假如懷疑一切,處處設防,必然人不敬而遠之,成為孤家寡人,鬱鬱寡歡,身心交瘁。

擯棄私仇,共謀大業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稱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後,生於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春秋時著名的軍事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改革家。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憑借其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從小家貧,自幼自學刻苦,通“詩”、“書”,懂禮儀,知識淵博、武功蓋世。自幼與鮑叔牙為友,兩人親密異常,非常要好。後來,管仲做了齊襄公大弟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做了齊襄公小弟公子小白的師傅。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由於齊襄公暴虐不已,淫亂異常,被公孫無知所殺,國內一片混亂。管仲護著公子糾逃難到魯國,鮑叔牙隨公子小白逃亡到了莒國。

不到半年,公孫無知也被人所殺。一時齊國無君,一片混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公子小白見時機成熟,都想早日回國奪取王位。公子小白行動迅速,先期出發了,得知這個消息,管仲為了公子糾的利益,帶著一隊人馬不分晝夜地趕至設伏地點,準備把公子小白射死在路途中。當公子小白一行到來時,管仲操起箭,向小白射去,隻聽當啷一聲,小白應聲而倒。管仲以為小白己被射死,便回去了。

其實,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隻是射中了衣服的帶鉤,白當時急中生智,佯死倒在地下。經此一驚,小白和鮑叔牙更加警惕,整理好隊伍後,急速向齊國挺進,搶先一步趕到齊都臨淄,順利地當上了君王,即齊桓公。

齊桓公登基後,準備請鮑叔牙擔當齊相,鮑叔牙誠懇地拒絕了。他說:“我是個平庸之輩,以我的才能,不能使齊國富強,更不能替您成就霸業,能幫您的人應當是管仲。”齊桓公驚奇地說:“管仲不是我的仇人嗎?”提起管仲,齊桓公心有後怕,念念不忘那一箭之仇,恨不得把管仲千刀萬剮,碎屍萬段。 鮑叔牙在齊桓公麵前直陳管仲的英明蓋世,才能超眾,並諫請齊桓公不計前嫌。他說:“那時候,管仲是糾的師傅,各為其主,情有可原。現在您重用他,他照樣為您效勞。”經鮑叔牙一說,齊桓公的氣也就消了。

管仲回到齊國,齊桓公親自到郊外去迎接。經過一番懇談,齊桓公被管仲的才能深深折服,於是封他為齊相,把輔政大權全部委托於他。多年以後,齊國民富國強,齊桓公率先稱霸於世。他不禁得意地說:“我有管仲,就如鳥有雙翼。”

呂蒙是三國時期的吳國名將。他出身貧寒,讀書甚少,在軍中官位不低,但依然遭到豪門出身的人的鄙視。一次,魯肅領軍去陸口(今湖北惠國西南)鎮守,途經呂蒙的駐地。魯肅一直瞧不起呂蒙,不想去采訪,但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功名顯赫,如今不可同日而語,大將軍應該去拜訪他。”魯肅想,也就當是歇腳吧,於是,令所部就地休息,自帶數人去見呂蒙。呂蒙熱情地設宴筵請魯肅。

席間,呂蒙問魯肅:“將軍您受重任佳鎮陸口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道將軍有什麼好的方法來防備敵人?”魯肅沒有料到呂蒙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一時答不上來,便很不高興地回答道:“到時候計議吧!”呂蒙已經察覺出魯肅的態度,但他毫不計較,仍然熱情地說:“關羽是一員猛將,將軍您還是預先定計為妙。”接著他獻了五條策略,請魯肅定奪。魯肅聽了,喜出望外,他不但佩服呂蒙的才略,更敬佩他的度量。自此,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多年以後,呂蒙晉升為虎威將軍。一天,孫權請呂蒙一起議事,談及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病故後的補任之事,呂蒙提到了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蔡遺可任此職。蔡遺以前是呂蒙的上級,呂蒙因文化低,不會寫疏章常遭他的訓斥。

孫權聽了呂蒙的推薦,笑著說:“以前蔡遺嘲笑你無能,你不記恨他嗎?”呂蒙回答說:“當初我確實無能,如果沒有他的激勵也不會有我的成功!蔡太守才德兼備,處事公正,理應重用。”孫權讚許說:“你真像‘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晉國大夫祁奚呀!”不久,蔡遺就任了豫章太守。

呂蒙部下有個叫甘寧的將領,武功蓋世,是一名難得的猛將,但他高傲自大,常常頂撞呂蒙,有時甚至以自己的資曆與功勞,公開奚落呂蒙。呂蒙看在他作戰勇猛,隻是多次對其勸導,未予處罰。

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呂蒙帶著甘寧等將領進攻曹操控製下的合肥。因為甘寧有違軍令,孫權一怒之下便要將他斬首。呂蒙得知,趕緊去勸孫權說:“主帥息怒,如今大事未成,正是用人之時,甘寧這樣的猛將非常難得,還是寬恕他這一次吧。”他勸導甘寧,使其戴罪立功,果然,當孫權攻城失利時,甘寧心甘情願奮勇當先,阻截追兵,使全軍安全脫險。從此,甘寧也痛改前非,輔助孫權開創基業,立下了顯赫的功績。

世界上永恒的是利益,朋友和敵人在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相互轉化,不計私仇,甚至在可能的條件下,力爭把舊日的仇人變成今日為我所用的朋友,以助我成就大事業。

凡事留有餘地

胡雪岩到蘇州,到永興盛錢莊兌二十個元寶急用,這家錢莊不僅不給他及時兌換,還憑白誣指阜康銀票沒有信用,讓他非常生氣。

這永興盛錢莊本來就來路不正。原來的老板節儉起家,好不容易開創家業,但四十出頭就病逝了,留下一妻一女。現在的老板實際上就是檔手,他在東家死後騙取那寡婦孤女的信任,人財兩得,事實上已經霸占了這家錢莊。永興盛的經營也有問題,他們貪圖重利,隻有十萬銀子的本錢,卻放出二十幾萬的銀票,已經危在旦夕了。

胡雪岩在這家錢莊無端受氣,非常想報複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擠義源票號的辦法。京中票號,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個“恒”字,稱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義源本來後起,但由於生意遷就隨和,信用非常不錯,而且專跟市井佃民打交道,名聲一下子做得很盛,連官場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譽,因此生意如日中天。“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擊義源,於是出了一手“黑”招,他們暗中收存義源開出的銀票,又放出謠言說是義源麵臨倒閉,最終造成擠兌風潮。

胡雪岩仿照這種辦法,比當年“四大恒”排擠義源時做起來更方便也更狠。浙江與江蘇有公款來往,胡雪岩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與糧台,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如此一來,永興盛不倒也難了,這招借刀殺人,不留一絲痕跡。

不過,胡雪岩最後還是放了永興盛一馬,沒有去實施他的報複計劃。他放棄計劃,有兩個考慮,一個覺得出手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永遠無翻身之日。另一個考慮則是這樣做法,很可能隻是徒然搞垮永興盛,對自己沒任何好處。這樣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願意做。

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見胡雪岩仁厚的一麵。說起來這永興盛既來路不正又經營不善,實際是一個強撐住門麵唬人的亂攤子,即使將它一擊倒地,也無傷大雅,可能還為錢莊同業除去一匹害群之馬。即便如此,胡雪岩還是下不得手去,足見他所說的“將來總有見麵的日子,也得顧及三分情麵”,他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的的確確是這樣去做的,這其實可以作為胡雪岩的一條為人準則。

這當中自然有胡雪岩對於自我利益的考慮在起作用,所謂將來總有見麵的機會,事情做得留有餘地,也就為將來見麵有所迂回。事實上,對於生意人來說,這樣考慮也是比較周全的。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不管競爭多麼激烈的對手,競爭過後都會有聯合的可能,所以,競爭總是存在,而“見麵”的機會也總是存在的。俗話說“給人一活路,給己一財路”,從商者都應該把目光放遠一些,給別人一個台階也就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讓人。在生意場上,胡雪岩就算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對手於死地,也不趕盡殺絕。

抓住時機,準確下手

秦王贏政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不動聲色,積蓄著力量,候機動手,打算將趙氏集團一網打荊明確了目標,行事就有了明確的方針、清晰的路線,也就等於把命運攥到自己的手裏了。秦王贏政二十二歲時,他從國都鹹陽跑到祖廟所在地舊都雍,舉行了加冠禮,就留在雍的蘄年宮。卻不知此時惡毒的趙氏卻先發製人,他盜用了秦王的玉璽與太後的玉璽征發軍隊,發兵攻打蘄年宮,想一舉殺死秦王。

秦王贏政早有防備,身邊的衛隊拚死奮戰,來犯的秦軍有一部分散去,另一部分反攻。年輕的秦王命昌平君、昌文君二人發兵攻擊趙氏的隊伍,兩軍在鹹陽交戰。秦王贏政軍隊鬥誌旺盛,“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都在戰中,也爵一級。”趙氏所征調的軍隊絲毫沒有戰鬥的能力,一交鋒就潰散了,這也是邪不壓正的必然結果。在名不正、言不顧的情況下搞破壞,總是不得人心的。

年輕的秦王在清除呂氏、繆氏集團的鬥爭中,並沒有順其自然,而是主動出擊,避禍求福,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讓他一生都能把握機遇,創造出無與倫比的業績。從秦王嬴政成功事例,我們不難感悟到這樣一種道理:必須主動去追求成功,即“謀事在人”。《詩經》中說:“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說:趁著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補舊窗戶,看他巢下人,誰敢欺侮我!據考證,這首詩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寫給他的侄子周成王的,希望他勤於國政,努力辦好國事,不要麻痹大意,以免導致內亂外患。

這首詩為曆代聖賢所椎崇,連孔子都讚賞有加,他說:“講得對啊,把國家大事都辦好了,誰還敢欺侮他。”後來孟子也說:“不居安思危,而隻貪圖享樂,這其實就等於自招禍害。”明代的朱柏廬在《治家格言》中也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