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因為曾立長子褚英失敗後,就決定汗位的繼承采用推舉製度,皇太極、順治帝就是這樣產生的。康熙帝則是由於順治帝的遺詔當上皇帝的。
康熙帝在繼承先皇遺詔製度的基礎上,加以吸收漢族的嫡長繼承製度,立儲采用公開原則,即在皇帝生前就預先冊立皇太子,諭告天下,以備承嗣皇位。由於在皇帝生前就誕生出皇太子這一老酒新裝的職位來,於是,在皇帝政治中心之外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政治中心和權力中心,不僅不利於皇權的集中管理,還容易造成皇權的不穩定和社會的動蕩。尤其是皇太子一旦病死或者被廢,其他的皇子或大臣很容易明爭暗鬥爭搶皇太子之位,發生不應該發生的悲劇,甚至威脅到皇位的安全。最終康熙帝沒有能擺脫自己釀造出的苦果,自己創建的公開立儲製,不僅失敗,而且自己也落了個不明不白的死亡。雍正帝即位後,根據以往的教訓和自己的繼位經驗,創造了清朝獨特的皇位繼承辦法,於是,關於皇位繼承的新辦法--秘密立儲製誕生了。
所謂的秘密立儲,就是在皇帝生前照樣確定皇太子,隻不過不告訴大家誰是皇太子,皇帝把親自密書皇太子名字的“禦書”藏在一個小匣子裏,然後密封,藏在乾清宮內最高處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在皇帝臨死前,再由禦前大臣、軍機大臣等共同打開匣子,取出“禦書”,共同觀看,由“禦書”上所指定的人即皇帝位。在公布皇太子之前,因為誰也不知道誰被秘定為皇太子,所以被暗定為皇太子的皇子與其他的皇子一樣,享受相同的待遇和生活。
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雍正帝將總理事務大臣、滿漢文武大臣、九卿召到乾清宮西暖閣,向他們正式宣布秘密立儲之旨:
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鹹宜知之。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定。
秘密立儲製度的創立,既可以達到“立國本已固人心”的政治效果,還能杜絕在皇權之外一個新的政治實體的出現,同時能避免諸皇子爭奪儲位等弊病。乾隆帝、嘉慶帝都是秘密立儲製的受益者。
雖然旻寧在當時已經是人們心中默認的皇帝了,但是這畢竟不是一件普通平凡的小事情,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這件事情必須要有法律的依據,因此當皇帝也要走程序。這裏所說的程序就是要有老皇帝臨終前當著群臣麵所交待的遺囑任命,或者依據老皇帝生前的立儲聖旨。清朝的合法程序就是雍正帝之後實行的秘密立儲製度,由皇帝生前寫一道死後才發生效力的詔書,詔書寫上下一代君主的名字,藏於鐍匣,再將鐍匣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萬一皇帝駕崩來不及當麵任命新皇帝,那麼大臣們就可以取下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的鐍匣,然後“公啟鐍匣,宣示禦書”,擁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