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處世之道——操縱你的生活(2)(3 / 3)

要求跟她一起看男友小時候的相簿,誇獎男友現在的出色表現,然後“不經意”地抱怨以前男友像呆頭鵝,連他們的媽媽也是……但切記不可太口不擇言,在讓她不反感你貶低別人的時候抬高了她,然後趁機打聽她年輕時的故事,仔細聆聽,並說一下現在自己的經曆,讓準婆婆對你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還期待以驚喜

人們通常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有巨大影響。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

1.期待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積極期望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最典型的要數愛迪生的成才故事。愛迪生小時候僅僅上了3個月小學就被開除了,因為學校認為他“智力低下”。但愛迪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對愛迪生說:“你肯定要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鼓勵,在母親的親自教導下,學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學校裏多得多的知識,經過不懈努力,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我們今天所享受的電燈、電影、錄音機等都受惠於愛迪生的發明,歸功於愛迪生母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對少年犯罪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簽,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越來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積極的心理期待對孩子的自我和未來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2.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管理中的運用

在企業管理中,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如果管理者像皮格馬利翁一樣,堅信自己的每一位下屬員工都是人才,都是千裏馬,都能夠為公司做出貢獻,並在與員工的接觸中,有意無意地向員工傳達這種信息,將對員工的績效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員工可能會給予管理者積極的反饋,按照領導的期望行事並最終達到成功。如果一個管理者認為自己的下屬都是飯桶,一無是處,並經常批評指責自己的下屬,那麼他的下屬也可能真的變得一無是處,成為公司的負債資本,這是一種非常危險而又可怕的現象。古人說“用人不疑”和“點石成金”,也就是這個道理,用人,就應該相信別人,給別人傳達一種期望。

3.夫妻間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夫妻之間,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對夫妻之間的互相“改造”具有神奇的作用。某先生的妻子長得很漂亮,能燒一手好菜。可是就在兩年前,他們剛剛結婚時,妻子還什麼菜都不會做。他當初追求妻子時,隻重視了容貌和性格,卻沒有想到廚藝的問題。後來,他們真的結婚了,他心甘情願地每天圍著鍋台轉,但是他也有事業,所以感到很累。他開始想,要是妻子能燒燒飯該有多好!可是妻子真的被他養成嬌妻了,什麼也不會做。

幸好他不是個急脾氣,沒有對妻子說:“家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太累了,你為什麼不能做做菜?”如果他這樣,即使他的妻子去做,恐怕也不會太心甘情願。有一次晚上,他故意回來得比妻子晚,回來前給妻子打了個電話,說“今天我可能要回來晚些,親愛的,你能不能燒菜,讓我回家後嚐嚐你的手藝?唉,我今天實在是太累了,真想回到你身邊。”妻子掛了電話,心中感覺很愧疚,覺得自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貢獻也不做,對不起丈夫。

等丈夫回來,菜已經擺好了。丈夫嚐了嚐,很難吃,但他笑著對妻子說:“還不知道我老婆的廚藝這麼好呢!”同時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妻子心裏很滿足。第二天又是妻子燒菜,丈夫仍然說好吃,妻子很受鼓舞,還專門買了幾本烹調書,在家學起來。一年後,朋友們去他家做客,發現他妻子做的菜非常好吃。丈夫笑著說,“今非昔比呀!”妻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上當”了!這說明,在夫妻關係中,對對方良好的期待能夠改變我們的配偶,使婚姻更趨向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