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讀者們更好地理解我的觀察和想法,我引入了三個案例:選取我所在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兩個科研團隊的技術攻堅領域——數字媒體和車聯網,從技術和業態交互角度向讀者展開這兩個業態的新變化和趨勢;同時我還邀請英國電信的兩位專家朋友Michael Cooper(BT Radianz CTO)和主任研究員李泉博士,分享了關於他們在金融市場的信息技術應用趨勢多年來的觀察與總結。
在此,非常感謝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高院士同時還擔任我們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因而有機會近距離地向學術大師學習、交流,聆聽高院士的每一場學術報告。與他每一次的交流學習,都像一場中醫理療,打通了“任督二脈”,使我可以從更高的層次領略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演進。
衷心感謝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張文軍教授,是他引領我進入了信息產業領域,某種程度上,他是我開啟信息技術變革管理實踐思考的啟蒙者。同時,作為我們團隊的領導人,張老師一直以來給予我很多包容和鼓勵,讓我有信心在工科與商科融合研究方麵跨步前行,他所彰顯的學者風範和情懷,更是我生活中的楷模。
衷心感謝吳軍博士於百忙之中撥冗為本書作序,我在2014年前就與吳博士相識,亦師亦友,吳博士是“科技人文並蓄、學貫中西”的大家。吳博士的暢銷書從《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到最近的《智能時代》,我都一一拜讀,且不止一遍,每一次讀來都是酣暢淋漓,有醍醐灌頂之感。我與吳博士還聯合擔任了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互聯網+訓練營”的責任教授,截至目前已圓滿完成了四期學員的培訓和交流,每一期學員近乎百裏挑一,取得了業界空前的關注和巨大的影響力。過程中,我本人也從這些“85後”、“90後”創業者身上學到很多。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團隊成員,李泉博士和惠慧老師,她們對此書的寫作貢獻巨大。我們差不多每個月都會碰頭開一次“神仙會”,在與兩位才女天馬行空的交流暢想、熱烈討論後,都會找到新的視角觀察產業變遷,形成不同的觀點解讀業態創新,這些都奠定了本書寫作脈絡的基石;同時,還要感謝協同中心的朱穎瑛老師以及我的師弟周嵩安博士生,在觀點總結、文字凝練等方麵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雙城記》開篇有語: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想,用來形容我們身處的當下這個時代是最貼切不過的了。無論是與EMBA學員,還是與不同行業高層培訓的學員交流,我經常會用這句話作為課件的結束語。我一直有一個觀點,科技進步帶來了社會進步,同時也減少了就業崗位。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催生新產業、摧毀舊產業,而新產業創造的新崗位又遠遠少於舊產業消滅的崗位,而且一次比一次來得猛烈。當然,科技進步創造的社會總財富增長會滿足每一個人的溫飽等基本需求,包括不工作的人。但如果想在這個世界留下痕跡,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更快地適應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對於這些人,這是最好的時代,反之,就是最壞的時代。
為了讓讀者們更好地理解我的觀察和想法,我引入了三個案例:選取我所在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兩個科研團隊的技術攻堅領域——數字媒體和車聯網,從技術和業態交互角度向讀者展開這兩個業態的新變化和趨勢;同時我還邀請英國電信的兩位專家朋友Michael Cooper(BT Radianz CTO)和主任研究員李泉博士,分享了關於他們在金融市場的信息技術應用趨勢多年來的觀察與總結。
在此,非常感謝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高院士同時還擔任我們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因而有機會近距離地向學術大師學習、交流,聆聽高院士的每一場學術報告。與他每一次的交流學習,都像一場中醫理療,打通了“任督二脈”,使我可以從更高的層次領略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