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皇上提了幾位明年會試考官的人選,其中就有吳璔。事情還在商議,主考官自然是首輔,考官有內閣閣老,禮部尚書,國子監祭酒,這裏麵吳璔資曆最淺,又幾次拒絕做考官,朝中自然有人覺得吳璔不行。
對於吳璔,其實首輔也好,閣老也好,大家都心知肚明。吳璔的學問不算最好,卻是最務實,有幾年地方官經驗,也在地方官場曆練過,資曆和學識足矣撐起考官的名頭。
然而,吳璔當年的一甲第三來的太過,先皇明顯偏愛吳璔,以個人喜好定的名次。再就是吳璔多年的教學方式,完全是針對考試,訓練學子如何針對科考,如此有作弊的嫌疑。
朝中有人說吳璔欺世盜名,說的是中華學館收學費的事兒。天下所有的書院、學館都不收學費,至於學生要交一定的費用,全用別的名目代替,比如通俗點就是交束脩,最多收一點紙筆的費用。
中華學館卻明晃晃的要求學生交學費,學雜費。
程欣妍聽的嗬嗬了,“這是華彥先生的主意吧!他們怎麼不說華彥先生?”
明言交代了外麵的事兒,又說起大家口中的華彥先生。
吳璔是欺世盜名之輩,華彥先生簡直就是聖人。華彥先生走邊東南沿海,建議朝廷設立衛所,哨所,建議建立海上防線。改革水軍獎懲製度。
之前朝廷計算軍功,按照斬獲人頭計算。華彥先生說,東南沿海若在海上殲敵,無法斬獲人頭,所以,水軍更願意把敵軍放入陸路後在追擊敵軍,這樣會給沿海百姓造成損害,不如免去水軍斬獲人頭計數。
另有改革稅法的提議,在各地建立平糧倉,百姓繳納稅糧一部分就近入庫,經戶部核查數目後封存,比之前運入京城,再分發到各糧倉儲存方便了許多,免得地方官員每年押運糧食入京繳稅。
還有華彥先生建立的物流體係,更是方便了很多百姓,包括朝廷所要運輸的糧食,物資等,從物流儲備庫調運,救災時比之前從各縣衙調運靈活的多。
程欣妍不想聽了,華彥先生很厲害,不用別人說,明安每次看賬本都笑的合不攏嘴,可見這位賺了名聲,銀子也沒少往口袋摟。
“老爺,要不你辭官吧!真沒意思!”程欣妍想了一個下午,覺得無聊的很,還不如出去走走看看。
吳璔笑了,“好,我們不是說好了,要出去看看?”
“嗯!遊山玩水,誰也不帶,我們兩個走到哪,玩到哪。”
兩人相持一笑!轉天,吳璔遞了辭官的折子,程欣妍遞了牌子入宮。
“怎麼好好的要辭官?”霍玉嬌問。
程欣妍大大的鬆了口氣,“年紀大了,趁著我還能走,能動,想出去走走,年輕時就盼著老爺考不中,我帶著嫁妝分出來單過,讓老爺帶著我走遍名山大川。”
霍玉嬌向往的歎了口氣,“想去就去吧!出去玩記得給我寫信。”
一個月後,吳璔帶著一家老小搬出了祭酒府,吳渚從父親手中接過家業,還有照看弟弟的責任。李雯被婆母一再叮囑,要生個閨女,二十萬兩的園子不能留給兒孫,免得兒孫學壞了,玩樂之所做陪嫁最合適。
吳家在新府裏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春暖花開後,兩輛馬車從吳府側門拉了出來。
程欣妍坐上馬車,像趕蒼蠅一樣,把送她們的兒女趕回家,喊著車夫快走,今天要趕到通州碼頭。
你去通州碼頭有什麼著急,馬車不用跑起來,溜達著一天也能到通州碼頭。渚兒和源兒不敢吐槽,眼看著馬車被娘催促著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