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禮輕輕的合上公司年底業績報告,緊皺著眉頭靠在真皮大班椅上不由沉思起來。
公司經過了整整三年時間的奮鬥,才堪堪積攢了不到兩億的家底,離自己理想中的目標差距太遠了!
可是時間不等人啊!
一九九四年就要結束了,互聯網時代正撲麵而來,自己卻還在積累原始資金,急人啊!…
與愁眉苦臉的王學禮不同,向濱海未經請示就推開了他的辦公室門,人未到,他爽朗的笑聲已經把沉思中的王學禮驚醒。
“董事長,公司今年的業績報告你看了嗎?形勢一片大好啊!哈哈哈…!”
當他看到一臉愁容的王學禮時,笑容嘎然而止!
“怎麼啦?剛才還好好的。”
向濱海百思不得其解!
矮胖的向濱海是王學禮的親密搭擋,倆人同屬一個班子,王學禮是同華村的書記,向濱海是同華村的村長,當王學禮創建了同華投資集團後,他就成了同華投資集團的總經理。
大家別誤會,同華投資集團並不是村辦企業,完全是王學禮私人所有,隻不過是借用了同華村的名字。
九十年代初期,大學生還包分配,國營單位與政府企事業單位還是人人向往的鐵飯碗。
草根起家的王學禮當然隻能依靠家鄉父老這幫土哈哈了,所以作為村長的向濱海自然成了他的得力臂助。
“濱海,有些事我一直悶在心裏,沒有跟大家說,以前是條件不允許,現在總算是具備了一點點資本,我想召集公司中高層的領導幹部,召開一次擴大會議,好好說道說道,正好是年底了,就當是公司明年的發展規劃吧!”王學禮有些感懷的說道。
“公司不好好的嗎?發展前景很喜人啊!你怎麼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呢?”
向濱海還是很疑惑。
王學禮突然精神一振,坐直身體,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直盯著已走到他麵前的向濱海問道:“濱海,你說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向濱海一時頓住了,他想了一下才回答道。
“應該是人才和市場吧!”
“我們有人才嗎?”
王學禮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他。
“這…”
向濱海被問住了,都是一幫土老冒,能算人才嗎?
顯然不能。
如果回答是,他自己都會覺得臉紅。
可如果回答不是,那三年時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將公司的業務遍布沿海發達城市與地區,將公司發展成了近兩億規模的巨大集團,也不能完全否認他們的功績。
當然啦!最主要的功勞還是眼前這個年僅二十四歲的年輕老板,是他在因傷退伍之後,豪氣貸款二十萬,一手創立了同華投資集團,是他發明了幾大暢銷建築產品。
是先有好產品,才有大市場,這個主次他還是分得清楚的。
沉吟良久,向濱海才編了一個自圓其說的理由道:“這不是沒有辦法嘛!我們是私人企業,又在內地這個小縣城,怎麼能招到人才?”
“嗯!這是客觀事實,但是我們也不能等,等是等不來的,我們隻能自己培養。”
王學禮用挙頭重重的敲打著辦公桌,以加重語氣。
“自己培養?難道我們要辦所職業學校?”
工廠辦職業學校有先例,完全是本時空土著的向村長見識有限,他也隻能想到這個層次了。
王學禮智珠在握般的笑著答道:“沒錯!就是辦一所職業學校,但我們的職業學校,不僅僅是培養普通的技工人才,它應該還要承擔職工深造與培養高端人才的重任。”
王學禮的豪氣規劃,向濱海卻無法苟同,他馬上咭問道。
“董事長,你的想法是好的,我也讚同,可我們到哪裏去找能培養高端人才的教授學者呢?
你不要忘了,我們湘中隻是小縣城,既沒有人才,也不會有人才來。”
是啊!這就是內地小縣城的絕對劣勢,缺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