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毛須】 第一章 天熱了,下雪了,時光有病了(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你看喲,炎炎熱熱的酷夏裏,人本就不受活①,卻又落了一場雪。[比奇中文網www.biqi.me首發]尋找最快更新網站,請百度搜索+是場大熱雪③。

一夜間,冬天又折身回來了。也許是轉眼裏夏天走去了,秋天未及來,冬天緊步兒趕到了。這年的酷夏裏,時序亂了綱常了,神經錯亂了,有了羊角風,在一天的夜裏飄飄落落亂了規矩了,沒有王法了,下了大雪了。

真是的,時光有病啦,神經錯亂啦。

小麥已經滿熟呢。一世界漫溢的熱香卻被大雪覆蓋了。受活莊⑤裏的人,睡覺時赤裸裸在床上搖著大蒲扇、軟紙扇;身邊放了一張布單也是不蓋的。可是,到了下半夜,先是刮了一陣風,誰都眯著眼兒去扯拽單子了,把單子搭在身上了,卻又覺得寒氣從單子縫中往人的身骨裏邊紮,往心肝脾胃裏邊擰,就又起床去箱裏、櫃裏翻那收拾好的被子了。

來日裏,各家推開屋門兒,女人們都一色兒驚叫道:“呀——下雪啦!五黃六月的大熱雪。”

男人們一色兒推開屋門待一會兒,歎上一口氣,說:“操!大熱雪,又要荒年哩!”

孩娃們一色兒有光有彩地喚:“啊!下雪啦……啊!下雪啦……”像日子又過到了新年了。

莊裏的榆樹、槐樹、桐樹、楊樹們,是實實在在白了呢。冬天落雪,那樹是一枝一條的白,夏日樹葉蓬旺,一片濃蔭,這白就冷不丁白成一堆了,白成山峰了,像撐著一把碩大厚重的白傘了。擎不動雪的樹葉讓雪從葉上滑下來,嘭一下,如一團麵粉落下來,在地上炸出許多白亮亮的點。

麥熟時節落了大熱雪,耙耬山脈間的許多處地兒⑦,都皚皚白出一隅冷世了。原先一塊連著一塊的麥田地,小麥倒臥了,慘痛地伏在地上被大雪埋蓋著,有穗兒撐到雪外的,也大都從穗根那兒折著脖,淩淩亂亂的,像大風吹過的穀地和草坡,又被大雪覆了去。你站在山脈上,站到田頭上,還能聞到一絲的麥香味,就像抬走棺材後靈棚裏的一絲香火味。

你看喲,酷夏裏落了一場大熱雪,茫茫白白的一片哩。

潔潔素素一世界。

不消說,農曆屬龍的庚辰年,癸未六月,耙耬山脈的這場雪,讓整個山脈和山脈間的受活莊人遭了天災了。

絮言:

①受活:北方方言,豫西人、耙耬人最常使用,意即享樂、享受、快活、痛快淋漓。在耙耬山脈,也暗含有苦中之樂、苦中作樂之意。

③熱雪:方言。即夏日之雪。當地人常把夏天叫熱天,所以夏日雪就被稱為熱雪、小熱雪、大熱雪。夏天落雪不是常有的事,但我從當地一些史誌上發現,每過十幾年、幾十年,都會有一場。有些年份裏,會連續幾年在酷夏裏落下大熱雪。

⑤受活莊:據傳,受活莊源自洪武至永樂年間明王朝的晉地大遷徙,移民條律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九口之家留三。如此,一般家庭都把老人、殘人留下,年輕的壯年走入遷徙的行列。移民之多,每日有萬人之眾,別離的哭聲終日不絕。待遷徙一段時日之後,百姓抵抗強烈,明政府便頒布告示於民:不願遷徙者,限三日趕到洪洞縣大槐樹下集合。願者可留在家中等候。消息不脛而走,晉人都往老槐樹下趕擁。說有一戶人家,父是老盲,雙眼失明,哥是癱瘓,生來不能站立,弟為表孝心,就把父親和哥哥用車推著送往洪洞縣的槐樹下,自己回家等候迫遷。可三日以後,到槐樹下人山人海之時,明軍趕到,把老槐樹下的十萬百姓,盡皆掠去移民,而把那些候在家中的人留在故土耕作。

大遷徙是以人頭為據,無論瞎子、瘸子、老人、婦孺,有一個人頭就是一個人數。無奈,老人雖雙目失明,也得在隊伍中背著自己那癱兒步步蹣跚。一路上,兒子用雙眼給父親指路,父親用年邁的雙腿替他行步,其景其狀,慘不忍睹。晝行夜宿,日日不停,從山西洪洞,到河南豫西耙耬山脈,直走得老人雙腿紅腫,腳底流血,兒子在老人的背上淚流不息,幾次都欲自殺。隊伍中,所有眼見之人,都替他們含悲落淚,便集體向移民吏求告禱情,望能放了他們父子,讓其隨地為生。移民吏一級一級向上請示,到移民臣胡大海那兒,得到的卻是一句惡言:誰敢放掉一人——殺!並將其全家移居他鄉。

關於胡大海,山東、河南、山西百姓大都知道,說他原籍山東,在元朝末年,逃荒流浪至山西,其人相貌醜陋,卻身材高大;帶片披襟,卻疾惡如仇;蓬頭垢麵,卻一臉英武;為人爽直,卻心胸狹窄;滿身氣力,卻又遊手好閑,其言其行,很為百姓所不齒。在他行乞途中,人們避之如惡煞厲鬼,即使有殘羹剩飯也常不施舍,日間飯時,他一出現,便家家關門閉戶。說一日,他乞討走入山西洪洞縣境,又饑又餓,見一富戶人家,青堂瓦舍,門樓高大,以為終於可以飽食一頓,就伸手討要,誰知土財老漢為羞辱他,不僅不給一口飯食,還將一張剛烙好的蔥花大餅為孫兒揩腚後,扔犬吞食,並令家犬將其咬出門外。從此,胡大海便對洪洞人懷恨在心。之後,他離開山西洪洞縣境,討飯行至河南以西的耙耬山脈,依然是饑餓交加,每走一步都要摔倒的模樣,就在這時,他見一條溝穀中有一草屋人家,人家中隻有老婦一人正在做飯,且做的又是糠菜粗饃,也就猶豫思量,死心不再向其乞討,誰知河南人頗多良善,胡欲要走時,老婦望見了他,竟把他拉了回來,給他讓座,給他端水洗臉,並傾其所有,給他燒了一餐油食好飯。飯後,胡千恩萬謝,老婦卻無言無語。原來這老婦是個殘人,又聾又啞,而且枯瘦如柴。兩相比較,胡深感中原耙耬人之善,晉地洪洞百姓之惡,遂決意複仇與報答。其後,胡棄討投伍至朱元璋麾下,疆場上喝佛罵祖,出生入死,似刀如草,戰功卓著,一行乞浪之人,成了明朝開國之勳。洪武元年,朱元璋麵對戰亂後的破碎山河,大聲感慨,今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中原諸州,連年戰爭,受禍最慘,積骸成丘,居民鮮少,所謂田野僻,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皇帝決定大移民,胡大海成了移民大臣,遂就以人口密集的山西洪洞為中心,開始了晉人豫移魯去的數載遷徙。自然,當年那拿油餅揩腚喂犬的老漢一家及周圍村落是首當其衝,一個不留的要背井離鄉,遷移他處,老老少少、瞎子瘸子也概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