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的祖先在地球上誕生之日起,人類的文明便應運而生,勤勞智慧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輝煌,推動著人類曆史發展的進程。

人類社會從依洞而居、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到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現實生活,是我們智慧的祖先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段漫長而又艱辛的曆史歲月變遷中,一個個影響深遠的科學成果從中誕生。那些令人歎服的科學奇跡猶如人類曆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它們不僅是昨日的壯舉,也是今天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從鑽木取火到火柴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

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於沒有火,人們隻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裏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於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哢”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伏羲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裏,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裏有火種,你可以去那裏把火種取回來。”

年輕人醒了,想起夢裏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曆盡艱辛,終於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裏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隻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隻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裏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並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曆史事實。但是它反映了先民們從發現到積極利用火的過程。火的利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大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可以說,火的利用時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自從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以後,人們又對取火的辦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於是,火柴產生了。根據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我國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一班宮女神奇地發明了火柴,不過我國古代的火柴都隻不過是一種引火的材料。其後在馬可波羅時期傳入歐洲,後來歐洲人就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一度被人稱為“洋火”的現代火柴。“洋火”能借著摩擦生火。而發明這種火柴的人是英國化學家約翰·華爾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華爾克發現用砂皮紙摩擦氯化鉀和硫化銻的混合物能產生火焰。在1827年,華爾克出售第一盒氯化鉀和硫化銻做的火柴。當時每購買一盒火柴,免費奉送一塊砂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