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美人戟

作者:田歌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二章 怪客百步助雙雄 第三章 俠道削耳結血怨

第四章 石破天驚試音功 第五章 紅娃湖畔鬥佳人 第六章 嬌娥癡戀玉即君

第七章 僧道以身臥龍穴 第八章 移情別戀秦娥怨 第九章 奇女深窟藏春色

第十章 腥風血雨破九陣 第十一章 侏儒巧計風雲急 第十二章 石菱誤戕千年佛

第十三章 眾俠奇遇女嫗國 第十四章 方慶成擒又失蹤 第十五章 心照日月善有報

第十六章 女俠中毒求隱醫 第十七章 仇人恩怨數從頭 第十八章 魔爪餘生顯神通

第十九章 穿峰越澗尋仇蹤 第二十章 嬌娥失足千古恨①思①兔①網①文①檔①共①享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天目山,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五十裏,為浙江全省山水之永脈,古稱玉浮山,在道家列為三十四洞天,法名“太微元蓋洞天”。  就在天目最高峰龍王井的高峰上,有著茅屋一幢,屋中現在住著一個年輕人。  這時,又是入暮時分,天際忽然出現了幾堆黑雲,慢慢的擴大,一陣秋風過後,竟然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把一座秋意正濃的天目山,增加了更多的秋意。  風蕭蕭、雨淒淒,加上那萬頃鬆濤澎湃之聲,使這悲壯的秋夜,夠蒼涼的了。  忽然,一股冷風自窗欞的空隙間吹進,昏黃的油燈,搖了幾搖,幾被這夜風吹熄。  竹榻之上睡臥著一個少年,他似被這風雨之聲驚醒了,他翻了個身兒,張眼望了望屋頂上的毛草。  現在,他完全的醒過來了。  深山曠野之中,一個人夜半夢回,思想起過去未來,輾轉反側,眼睜睜地,再也無法入睡,不覺自言自語的道:  “石劍鳴呀石劍鳴!你在這天目山龍王井峰頂過著這含辛茹苦的日子,已正正的十年了,拋開老母弱妹也有十年了,好個漫長的十年,血海深仇沒有報,仇人依舊活在世間……”  話未說完,兩行熱淚已奪眶而出,沿腮而下,可是他卻無意去拂拭。  這是英雄淚,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十年,十年了,在宇宙之間,十年不算得什麼,但在人生中,十年卻是一段漫長的歲月。  十年前,當石劍鳴還是個幼兒之時,遵從其父最後的一句話,隨著雲中道人,來到這西天目龍王井的萬仞高峰之下,壓抑住血海冤仇,全心全意的,勤修苦練,十年來,他從未感到過什麼傷感悲憤。  現在,十年過去了,今夜正是他從彭城故鄉來到天目山的日子。  風雨如晦,茅屋淒清,思想起那血海冤仇,報仇何日?老母弱妹是否無恙?怎不叫他淒然灑淚呢?………  “唉!”他悠然一聲長歎,突然從竹榻上,披衣跳下地來,揮拳朝著自己的胸膛猛自捶了兩拳,又仰天長長的吐出了一口鬱悶之氣。  他這是隨便的一吐,無意中已經蘊藏了一股無形的潛力,直把這一座茅屋的屋頂,吹得連連搖幌了幾下。  他緩步走到石桌前,鋪開了一張紙,就昨晚硯中殘墨,未加思索的揮毫,且自吟道:  “多少恨,牽縈夢魂中,但願能手刃寇首,還我天下太平,笑傲江湖。”  他吟畢,把那一張筆墨,張貼在後壁上。  看他那筆墨,字跡雄渾,力透紙背,這不僅證明他在天目十年,除了練武之外,文事也未廢棄。  他自吟罷,再注目那些字句,不禁豪興奮發,劍眉一豎,霍地翻身運掌,一掌狂風一般向那石桌劈下,但聽“哢察”一聲響,那原幾盈尺的石桌,被他一掌劈得四分五裂,他嘴裏仍在念著:“但能手刃寇首,掃盡妖氛,還我天下太平。”  說著,他推開門扉,跨出門來,置身在蕭蕭風雨裏,任他風吹雨打,動也不動。    石桌毀了,油燈翻了,茅屋裏也黑暗了,隻有排在牆角那柄孽龍錘,仍在黑暗中閃爍著寒星似的光芒。  你道這一少年,石劍鳴他是什麼人?他有著什麼血海深仇?原來他乃是徐淮一帶鼎鼎大名石揚義的獨生兒子石揚義,江湖渾號“四海神龍”,稱雄勃、黃、東、南四海,兼及徐淮一帶,扶危濟貧,仗義輸財,常為人所樂道,徐淮之地,婦孺幼童鮮無不知其名者。  他有一件獨特古怪的利器,就是前麵所說的那柄“孽龍錘”,石揚義就憑這支神錘,往來於千軍萬馬之中,風掃落葉,鮮逢敵手。  這“孽龍錘”乃大禹先帝,治水時代古物,長約五尺,重有百斤,大禹用它劈荊斬棘,刺獸擒蟒,後因疏通長江人海,一時欣喜忘形,遂把這柄寶錘,失落於滾滾滔滔地大江之中,被一孽龍銜去,藏匿於長江口外花鳥山裏。  這利器與一般錘鐳不同之處,乃因為這錘的前端,有二尺來短劍,錘之左右兩邊各有一月牙形的彎鈞,錘把二尺有餘,尾係長鏈,渾金鑄就。  因之這“孽龍錘”,兼而具有劍、錘、鉤、鏟,鞭各種兵器的長處,利於衝刺,劈砍、迎擊、追殺,確是一件了不起的奇異兵器。  提起石揚義獲得“孽龍錘”的來曆,倒還說得上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話說石揚義當年駕駛“玉蟾號”,揚帆海上,一日船舶花鳥山,上岸遊覽,無意間在一古洞裏發現,並經過一場慘烈打鬥之後方才得來。  那古洞是花鳥山靠北麵臨海的一個寬大石洞,洞前白沙萬頃,洞口上方古木參天,密密茂茂,奇禽異鳥,鳴聲上下,遠遠望去,壯麗景色之間,蘊含著一股神秘的氣氛。  故所以“玉蟾號”抵達花鳥山之初,即引起石揚義等人的注意,遂於上岸之後,同一夥船友向這石洞漫步而來。  不走近石洞猶可,一走進這石洞,大家不覺同時驚愕起來。  原來那石洞前的沙灘上,到處布滿了巨大而奇異的爪印,非牛非馬,非獅非象,個個爪印,深及盈尺,印底並有一種魚白色的膠狀黏液,遠遠嗅去,腥膻異常,令人心胸悶燥,胃腸作嘔,神智昏迷。  因之走在石揚義前麵的幾個夥伴,皆被這腥膻之氣薰得連連後退,多虧幾顆“解毒驅瘴散”方才解救了性命。  石揚義隻聽江湖前輩說過,這東海之中,有一巨大孽龍,常年悠遊於花鳥山附近,人多不敢碇舶此處,否則一被孽龍發現,定有覆舟滅頂之險。  據雲這怪物浮出水麵時,首尾相距總在兩丈之數,項背有長列巨刺,堅逾鋼鐵,犀利無比,全身生有黑色鱗甲,大如蒲扇,腹下呈灰白色,腳爪九隻,蹄爪之間經常排泄奇腥黏液,山野小蟲,觸之即死,因之又稱為“九爪毒龍”。  石揚義將這傳聞向同來夥伴道出之後,眾人不覺膽戰心驚,急欲返舟離去。  惟據古冊記載,凡奇獸異類,經常出沒廝守之地,必有奇珍異寶,今番看這光景,亦定有些端倪,遂主張一探究竟。  當下令人從“玉蟾號”上取來上等燒酒,把絹布在酒裏浸濕,蒙住鼻口,各執兵器火把,全神戒備向那古老的石洞走去。  待大家提神壯膽地走至洞前時,遂分為前後兩排,前排麵向洞口,注意洞裏動靜,後排麵向大海,留神海上景象。  這夥少壯青年的好奇與尋寶之心,使他們高估了人類的力量。  他們這樣,前排的慢慢走,後麵的慢慢退,及至走進洞口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