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幸運之神永遠偏愛有準備的人(1 / 3)

第一節 用你的腦子發現機遇

如果想致富,就要做好準備,抓住機遇。好的機遇是用你的腦子發現而不是用嘴巴喊出來的。很多人隻守著每個月有限的工資,沒有辦法致富是因為他們隻知道坐在那裏用嘴巴呼喚機遇,而不能站起來,用大腦去創造機遇。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機遇的眷顧,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許隻需要一個機遇就有可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人和人對機遇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認為機遇是有形的,是貼著標簽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來的價值連城的寶貝,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它是屬於某一個人的。所以,有些人總是坐在那裏呼喚機遇,認為機遇一聽到他的呼喚便會立刻跑過來幫他改變命運。

而有些人不同,他們不會在那裏坐等機遇,而是主動去設計機遇、創造機遇。

“設計機遇,就是設計人生。所以在等待機遇的時候,要知道如何策劃機遇。這就是我,不靠天賜的機遇活著,但我靠策劃機遇發達。”這是美國石油大亨約翰·D.洛克菲勒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之所以還有那麼多窮人,是因為窮人隻知道等機會,像《守株待兔》中的農夫一樣,從早到晚,一直等著機遇的到來,可機遇永遠不會自動上門。

芳慧的個人家庭背景非常好,她的母親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父親是一家三甲醫院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芳慧的理想是做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家庭對她的幫助很大,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也相信自己有做節目主持人的才能,因為她感到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和她交談,對她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對於一個節目主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她時常對別人說:“隻要有人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上電視,我相信準能成功。”然而離開學校參加工作以後,芳慧等待了一年又一年,一直沒有人給她提供一個上電視的機會。於是她變得焦急、苦悶、心情煩躁,她不斷地乞求上天賜給她一次機遇。可是,機遇始終沒有光顧她。

而另一個女孩慶莉的情況和芳慧完全不同。慶莉的家庭條件很差,父母都是普通人,他們每天為生活奔波,根本顧不上慶莉。慶莉讀書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她隻能靠打工養活自己。她和芳慧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擁有相同的理想,慶莉也很想成為一個節目主持人。大學畢業後,慶莉為了找到一份主持人或主播的工作,跑了全國許多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所有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們隻雇傭有工作經驗的人。”怎樣才能獲得經驗呢?她開始為自己創造機遇。一連幾個月,她都仔細瀏覽關於廣播、電視的各種雜誌,她還托人打探各種可能的工作機會。終於有一天,她在報縫中發現了一個令她激動不已的廣告:黑龍江省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正在招聘一名天氣預報員。黑龍江經常下雪,而慶莉是很不喜歡雪的。可是,她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裏去。她想:別說下雪,就是刮颶風也沒有關係,隻要能和電視沾上邊兒,讓我幹什麼都行。在黑龍江那個電視台工作了兩年以後,慶莉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當她再次到那家心儀的電視台應聘的時候,幾乎是輕而易舉就找到了一個職位。又過了幾年,慶莉得到提升,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從芳慧和慶莉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種不同的生活軌跡。慶莉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積累經驗,為自己創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機遇。芳慧卻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機遇,期望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然而,時光飛逝,她什麼也沒做成。和慶莉相比,芳慧顯然是生活中的弱者。

把握機遇的並非是命運女神,機遇並不是隻要你用嘴巴喊兩聲它就立馬跑過來為你所用,而是要你運用智慧去創造。正如伊壁鳩魯所說:“我們擁有決定事情變化的主要力量。因此,命運是有可能由自己來掌握的,隻要我們擁有智慧。”

當然,創造機遇的富人也有差別,有些人創造的機遇小一些,有些人創造的機遇大一些,機遇的大小也就決定了富人的差距。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並不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善於利用每一次機遇並全力以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