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空戰1939-1945 作者:[美] N·米勒

曆史沒有給人們留下幾部比海軍航空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了。1939年大戰爆發的時候,海軍航空兵曾被某些官員和戰略家們認為是一種質量未卜、作用不牢靠的海軍力量。然而,在盟軍的勝利中,海軍航空兵竟成了一支極為重要的兵力。在海上戰鬥時,海軍航空兵威力大,靈活性好,具有最大的機動性,在各個戰場上,對戰鬥的成敗都有決定性影響。飛機和航空母艦的出現,使新的戰術和技術接踵產生,結果,導致海戰發生了象軍艦上采用蒸汽和裝甲那樣的重大變革。海戰首次在交戰艦隊雙方彼此看不見對手的情況下發生了。

海軍航空兵作戰有三個迥然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增加了複雜的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從大戰爆發到日本人襲擊珍珠港,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是從屬於戰列艦的。它們的基本任務是保護戰鬥艦隻免遭攻擊,起著艦隊眼睛和大炮火力延伸的作用。“俾斯麥號”的被擊沉和馬塔潘海戰時,皇家海軍用飛機擊傷敵人的作戰艦隻,使之處在作戰艦隊的大炮射程之內,就是這個階段的範例。英國魚雷機對泊在塔蘭托港內的意大利艦隊實施的摧毀性攻擊,表明戰術的改變,預示著日本人的鋌而走險——用海軍航空兵襲擊珍珠港。

在第二個階段,由於日本人成功地襲擊了夏威夷基地,美國海軍失去了戰列艦,隻好依靠它為數不多的航空母艦實施反擊。幸運的是,在三十年代的艦隊訓練中曾經用航空母艦進行過作戰演習,因而有些基本經驗可循。美國人為形勢所趨,用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艦隊作戰從屬於航空母艦的要求。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以及戰爭中期其他一些海空作戰,都是按此原則進行的。

海軍航空兵作戰的第三個階段開始於1944年6 月菲律賓海戰後。日本艦隊和它的航空部隊被殲之後,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控製了日本的上空。美國潛艇部隊對日本本土的封鎖,B-29飛機對日本城市的轟炸和艦載航空兵的攻擊,都促進了日本屈膝投降。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不僅取代了戰列艦,而且還成了美國海軍把它的力量同時伸向海洋和陸地的手段。

盡管海軍航空兵很重要,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戰情況大大被忽視了。而且,大部分描寫海空作戰的著作,幾乎全都著筆於太平洋戰場,對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進展卻無人問津。本書介紹了各個戰場上的海空作戰,並以大致相抵的筆墨描述同盟國和軸心國雙方進行的戰鬥。對於參加這場戰爭的飛行員以及他們個人的功績與不幸,書中特別作了強調。然而,一本書的篇幅是有限的,對某些戰鬥的描述必然要壓縮或一筆帶過,我隻好力求在許可範圍內,公正合理地全麵記述1939年至1945年的海軍航空兵作戰。

N ·米勒

第一章 珍珠港可怕的一天

1941年12月7 日( 星期天)6點零分美國夏威夷時間,日本東京時間為12月8 日1點30 分。

飄揚著日絢旗日本海軍旗的6 艘日本航空母艦艦首濺起雪白色的浪花,開始轉向頂風航行,以便讓那些致敵於死地的飛機起飛。當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的飛機轟鳴滑過旗艦“赤城號”顛簸的飛行甲板躍入晨空時,艦員們熱烈地三呼萬歲,祝他馬到成功。15分鍾內,183 架飛機——97式魚雷機和97式高空水平轟炸機、99式俯衝轟炸機和零式戰鬥機,朝著南麵大約230 海裏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瓦胡島上的主要基地珍珠港呼嘯而去。日本進行了抉擇,要跟美國進行一場戰爭,而迄今最強大的一支海軍航空兵集結力量,正風馳電掣般地飛向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