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親納粹的法國維希政府的默許下,日軍進入越南北部並與泰國簽訂友好條約,滇越線全麵中斷。這讓一方麵正在與日軍進行艱苦抗戰,另一方麵又時刻嚴密提防著延安方麵的蔣委員長極為不悅,即便他的軍事水平有限(當然,他自己是不會承認這點的),他也看出日軍這一手明顯是要抄他後路啊。一但後路被切斷,自己一心指望的“外援”可就全沒了。

張振華咬了一口手上甘甜多汁的酥梨,細細地感覺著清涼的汁水從口腔到咽喉經過食道最終抵達胃部所帶來的快感。至於老蔣著不著急他不管,也管不著,反正他不著急。幾天前《機器娃娃》終於完本了。休整了幾天後,他打算再開新書。這次他把目光瞄準了後世的蔡誌忠係列。第一部就先拿儒家開刀。

為此,張振華買來了《論語》、《孟子》、《大學》等儒家著作,以及朱熹的《論語集注》、《孟子集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等作品。在這部書裏,他孔子、孟子刻畫成兩個雖然有智慧卻也有些迂腐的老師模樣。而董、朱二人則是兩個歪曲老師所講道理的壞學生頭。

這部《儒家說》的漫畫,可是費了他好大的功夫。不說別的,光是為了查證一個觀點就要來來回回翻好幾遍書。為了查資料,他最近都很少外出瘋玩,這讓方冬梅放心了不少。

一入秋天氣冷得特別快,九月末十月初就已經出現的初霜,隨著溫度的下降,沼氣池裏的產氣量也一度降了下來,後來技術人員往裏麵加入了一些煤粉和酒糟廢液,情況才有所好轉。沼氣發電機的研製進度還在繼續,技術部門用一台舊的柴油發電機進行改裝,據說一切還算順利。

有道是樹欲靜而風不止,10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何應欽、白崇禧向八路軍、新四軍發出“皓電”稱:第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所屬部隊:1、不守戰區範圍自由行動;2、不遵編製數量自由擴充;3、不服從中央命令破壞行政係統;4、不打敵人專事並吞友軍。以上四端,實為所謂摩擦事件發生之根本,亦即第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非法行動之事實。

11月9日,黨中央以上述受令者朱、彭、葉、項四人名義給何、白複電(即“佳電”),駁斥了他們造謠誣蔑,揭露了他們為投降日寇掃清道路而策動的陰謀,同時表示為了顧全大局、堅持團結抗日,可以把皖南的防隊全部北調,“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部隊調到長江以北”,華中的部隊則不能退讓。

但是新四軍並未如皓電及黨中央所言隨即移防。另一方麵,因遲遲未見移防,同年12月3日,蔣委員長致電葉挺:“新四軍應在繁昌、銅陵渡過長江,在江蘇無為附近集中,然後按規定路線北上。”

12月中旬之後,國民黨通過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也是新四軍名義上的頂頭上司)再三下令催促新四軍於12月底以前北渡過江,而按照國民黨指定的北渡地點,則是日偽軍的強大力量所在。所以,新四軍在如何北渡,何時北渡,走什麼路線北渡方麵與國民黨展開了鬥誌鬥勇的周旋。

12月23日,軍委命令皖南部隊全部以戰備姿態繞道茂林、三溪、寧國、朗溪到溧陽,然後待機北渡。26日,又電令項英,對他們一再拖延、遲遲不願北移提出了批評。

12月28日項英召開會議,決定遵守**中央指定的北移路線:向南繞道茂林、三溪、旌德、寧國,迂回天目山到溧陽。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6日,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被俘或犧牲;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項英、周子昆被殺害;皖南事變發生後,周副主席在《新華日報》上憤然寫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1月20日,黨中央下令重建新四軍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