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意外的假期

李開複

我從沒想過自己竟會出版一本這樣的書。一直以來,我篤信且奉行不輟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總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價值的人生,每時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發揮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臨之前,我的事業成就可謂一帆風順。二十六歲時,博士論文就得到《紐約時報》半版報道,被全美計算機科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破格授予教職;之後投效蘋果、微軟及穀歌這三大引領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擔任華人最高層的職務;我還曾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2009年,我更決心自己創業,意氣風發地創辦創新工場;在中國,我有數千萬的微博粉絲,是許多年輕人願意追隨的“青年導師”……數十年來,盡管勞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但我其實誌得意滿,畢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實踐,眼前還有無盡的前程,等待我去開拓。

我始終奮鬥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學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顯然我學得還不夠,生命還想教我更多的功課。

在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身體在我多年來的摧殘之後,發出最嚴正的抗議,要我正視它的存在;在毫無防備下,我戰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和癌細胞交手的診治過程備受痛苦,讓我仿佛從雲端瞬間墜落,刹那間,不知身在何處,渺小且無助。

我終於放下熱愛的工作,回到台灣接受治療,被迫補修死亡學分。這段不在我人生計劃裏的“假期”,意外讓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體有待修補,沒想到,我的心靈也神奇般地得到滋養。這是這本書之所以麵世的原因。

我想告訴大家我在病中的體悟,這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無盡的愛,讓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義、值得我奮力去追求的是什麼。這段意外之旅還讓我看到自己過往的盲點,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多年來,名利的浮漲讓我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舊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麼過才是最圓滿的。

特別想感謝台大唐季祿醫生、李啟誠醫生高明的醫術,讓我順利通過身體的考驗,得有重生的契機;感謝永齡基金會陳基宏醫生、鄭慧正醫生、唐招君小姐耐心的指點、分析和幫助;感謝郭台銘先生對於血液腫瘤研究的無私捐贈和有如兄長般的關懷;感謝這段時間相遇的新舊台灣朋友,給我打開另一扇窗,看到生命其他的可能;感謝無數大陸朋友不遠千裏來探病,並通過網絡傳達許多愛心和鼓勵;更感謝我的母親、妻女及兄姐,給我無限親情的溫暖,讓這個原本沉重而煎熬的假期,變得可以承受,甚至讓我不時充滿了幸福感。

本書的抒寫也是療愈及思考沉澱的很好途徑。謝謝鄧美玲、許耀雲及陳宣妙協助讓這本書得以誕生,因而能和大家分享我最真實的生命體驗,企盼讀者從中有所收獲,無須補修死亡學分,就能明白什麼是自己最該追尋的,能夠自我實現,擁有理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