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邊南捷是一個非常不願意承擔的人,很多時候,他覺得時雷那種強迫式的一廂情願的義氣對於他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卻無法抵擋的負擔,他也許虛偽,但是他隻是希望擁有的是一種表麵繁榮平順的關係,僅此而已,他不喜歡別人入侵他的生活,揭開他穩定的包裝,甚至,指點他的方向。他不喜歡別人與他太過於親密,那會令他失去生存的安全感,而安全,是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東西。即使是多年之後,當時雷一如既往地奇怪地從世界某一個角落打來越洋的電話,聲音低沉而哽咽的談出一些隱秘的心中之話,後來轉變為對於過去情感的傾情傾訴,最後終於爆發一般地哭泣起來的時候,他所謂的驚天動地的友誼始終沒有打動過邊南捷一刻。
一刻都沒有過。
真正冷血的,或許是他,又或者說,他們其實是同一類的人,隻不過表現形式不太一樣,他身體裏比時雷擁有更被動性的成分,所以他會在任何時刻保持一種散淡狀態,以置身事外的中庸為冷漠的外衣,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明哲保身是無可厚非的。
相對於時雷所樂於構造的虛假的繁榮來看,他更懶,懶到連表現都不屑一顧。
後來的一段時間,時雷失去了消息,再後來,收到他從日本寄來的明信片。
那個當年奮力抗日的時雷,沒落下來之後並沒有如大家正常思維所能想象到的進行與大家去行走一樣的人生路程,念大學,四處求職,談幾場戀愛最後遇到某個女人,結婚穩定,而是悄無聲息地東渡去了日本,並修了一門奇怪的科目:音樂革命史。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時雷的選擇,他甚至可以接受時雷去邊疆支教,因為他向來是標新立異,冷門與奇怪都是為他而量身定做的詞語。而選擇去修音樂,並且在日本,是邊南捷不能夠理解的。印象裏時雷能夠與音樂稍微搭一點邊的,除了念書的時候,知道他參與一些奇怪的革命組織外還知道他在搞樂隊,玩搖滾,憤怒青年無邊呐喊,但是邊南捷總覺得時雷之所以會在搞運動之餘還玩藝術,純粹是為了吸引女生們的目光,他不覺得時雷在音樂方麵有什麼天賦,他狹隘得感覺時雷對於玩音樂可能會帶來的桃色事件非常有興趣,也製造過不少比電影不差的瘋狂的浪漫。當然他終是沒有選擇秦腔。盡管他有那樣先天良好的造型和氣質,包括嗓音。他玩的那一套很爛,除了貓王就是披頭士,現在想起來時雷實在是很土的,其實要做個性派,秦腔顯然比披頭士要酷得多,但是那時候的時雷,跟任何一名言情小說中的男主角一樣,披著長發,憤怒地吼叫,奪人眼目。為了塑造好他言情小說主角的形象,他甚至不惜摹仿任何一種可以展示與眾不同的藝術形式。
事實上,邊南捷是一個非常不願意承擔的人,很多時候,他覺得時雷那種強迫式的一廂情願的義氣對於他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卻無法抵擋的負擔,他也許虛偽,但是他隻是希望擁有的是一種表麵繁榮平順的關係,僅此而已,他不喜歡別人入侵他的生活,揭開他穩定的包裝,甚至,指點他的方向。他不喜歡別人與他太過於親密,那會令他失去生存的安全感,而安全,是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東西。即使是多年之後,當時雷一如既往地奇怪地從世界某一個角落打來越洋的電話,聲音低沉而哽咽的談出一些隱秘的心中之話,後來轉變為對於過去情感的傾情傾訴,最後終於爆發一般地哭泣起來的時候,他所謂的驚天動地的友誼始終沒有打動過邊南捷一刻。
一刻都沒有過。
真正冷血的,或許是他,又或者說,他們其實是同一類的人,隻不過表現形式不太一樣,他身體裏比時雷擁有更被動性的成分,所以他會在任何時刻保持一種散淡狀態,以置身事外的中庸為冷漠的外衣,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明哲保身是無可厚非的。
相對於時雷所樂於構造的虛假的繁榮來看,他更懶,懶到連表現都不屑一顧。
後來的一段時間,時雷失去了消息,再後來,收到他從日本寄來的明信片。
那個當年奮力抗日的時雷,沒落下來之後並沒有如大家正常思維所能想象到的進行與大家去行走一樣的人生路程,念大學,四處求職,談幾場戀愛最後遇到某個女人,結婚穩定,而是悄無聲息地東渡去了日本,並修了一門奇怪的科目:音樂革命史。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時雷的選擇,他甚至可以接受時雷去邊疆支教,因為他向來是標新立異,冷門與奇怪都是為他而量身定做的詞語。而選擇去修音樂,並且在日本,是邊南捷不能夠理解的。印象裏時雷能夠與音樂稍微搭一點邊的,除了念書的時候,知道他參與一些奇怪的革命組織外還知道他在搞樂隊,玩搖滾,憤怒青年無邊呐喊,但是邊南捷總覺得時雷之所以會在搞運動之餘還玩藝術,純粹是為了吸引女生們的目光,他不覺得時雷在音樂方麵有什麼天賦,他狹隘得感覺時雷對於玩音樂可能會帶來的桃色事件非常有興趣,也製造過不少比電影不差的瘋狂的浪漫。當然他終是沒有選擇秦腔。盡管他有那樣先天良好的造型和氣質,包括嗓音。他玩的那一套很爛,除了貓王就是披頭士,現在想起來時雷實在是很土的,其實要做個性派,秦腔顯然比披頭士要酷得多,但是那時候的時雷,跟任何一名言情小說中的男主角一樣,披著長發,憤怒地吼叫,奪人眼目。為了塑造好他言情小說主角的形象,他甚至不惜摹仿任何一種可以展示與眾不同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