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後記——曲黎敏(1 / 1)

其實,這本書2012年已經寫就,但始終不願拿出來。因為有好多話可能會刺痛某些不認真閱讀的人。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理解2012對我們人生的意義。但它關於末世的解讀可以警醒我們的人生,對個體而言,生命並不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有必要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界標,來喚醒和提升我們的心靈。在這個共業的時代,2012就可以作為這樣的界標,讓人類可以一起對這個世界表達我們的疏離、拒絕或敬意。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必再像以往那樣,因為是在電視上,而憋屈自己,而壓抑自己。我可以堅持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憤怒,自己的幽默感,自己的抒情,自己自由而豪放的心靈……我希望它成為你隨身攜帶的小冊子,隨手翻開,都能會心一笑。希望它的留白大一些,你也能在邊上寫上幾句……

其實,我非常討厭“養生專家”這個稱謂。其實我更喜歡《史記》《道德經》《詩經》等,但醫道確實是個基礎,而且《內經》慈悲廣大。凡“家”都有局限性,非要稱“家”的話,最喜歡“玩家”。願意像個孩子那樣心無旁騖地開心地玩兒著成長。學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問能否讓你成長和從灰暗的現實裏得到救贖。

現在講養生的人真多,但生死關頭時還是慌亂,還是四處求醫,甚至連“醫”都不求,隻是“問藥”。為什麼?因為不通“天地人”之道,所以,再怎麼講,也是虛妄。別把我歸於“養生家”好不?我講的是“天地人”之道,我對養生的關注點和他們不同,我苦熬著生命的資糧,升騰著心識的光芒。就把我認定為“玩家”吧,我是傳統醫學的票友,偶爾亮一嗓子罷了,那個真我,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呢!

所以,這本書,跟所謂的“養生”沒有關係,但跟生命有關。如果你想看如何吃藥、如何喝藥,你就別買這本書;如果你關注生命,關注因何而生、因何而病、因何……?那,咱們就一起惚恍著吧。

因為幸福著,所以不孤獨;因為痛苦著,所以不畏懼;因為純真著,所以不媚俗;因為熱愛著,所以不放棄。

活到今日方知,一切都不是求來的,而是老天給的。首先老天給了我一個好天性,讓我可以詩意地享受一切——給了我旺盛的精力去完成一個好使命,給了我穩定的好生活而讓我保持生性的淡泊和慵懶,也給了大家一顆包容喜悅的心來敬我愛我。而我對老天給的一切都心存感激,我隻須勇敢地活著,以配得上你的恩寵!

十二年沉溺情性,不知有世界。又十二年沉浸歧黃,不知有情性。如今又十二年,欲東西相參,南北摶和,闔辟自由,可乎?

人存在的意義在於:知道肉身必朽,更知道肉身內寓居著不朽——靈魂。知道自己像塵土一樣毫無意義,更知道內心深處那靈魂的愛撫,可以讓我們上升,可以讓我們永垂不朽。

病,不是單純指身體的不適與困頓,其中還包括神魂的不安、顛倒與飄零;不病,不是指渾渾噩噩地活著,而是指清醒地、安詳地、智慧地活著。

願有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心如明月,內外清澈,淨無瑕垢。(《藥師琉璃光本願經》)願人間善男子善女子,秉燭夜遊的傷痛者,默念此句含淚而眠者,晚安,晚安。

2014年7月寫於北京元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