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經濟學關乎每個人的財富利益(1 / 3)

用國王的目光開啟你的經濟學之旅

很久以前,在太平洋西岸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做基斯國,這個國家的土地上種不出莊稼來,但是土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石,另一個叫做卡瓦國,這個國家的土地非常適合玉米的種植,但是土地下麵卻沒有任何礦產資源。因此,基斯國的人要吃飯,就隻好將鐵礦石提煉出鐵來,最後加工成農具賣給卡瓦國的人換來糧食,而卡瓦國的人要耕種就必須從基斯國進口農具。兩個國家就這樣保持著友好的交換關係,長期以來相安無事,兩國人民都生活得很幸福。

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基斯國王接受卡瓦國王的邀請去卡瓦國訪問。基斯國王受到卡瓦國王的熱情接待,基斯國王和卡瓦國王會談結束後餘興未盡,於是決定坐著馬車到卡瓦國旅行一圈。

剛開始的幾天,基斯國王每天坐在馬車裏看著卡瓦國的美景心情非常愉悅。可是,在之後的幾天裏,基斯國王的心情卻越來越沉重。因為他看著卡瓦國每一片土地上都生長著綠油油的莊稼,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想,如果有一天卡瓦國的莊稼收成不好的話,最先餓肚子的肯定是基斯國的老百姓。這時候,他的腦海裏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怎麼樣能將卡瓦國的糧食全部儲存到基斯國來?基斯國王在旅行途中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可是等他回到基斯國都還沒有想出答案。

基斯國王回到自己的國家後,立刻召集基斯國所有的大臣和智者來商討這個問題。最先有人提出,基斯國可以用大量的鐵農具從卡瓦國換回大量的糧食儲備起來。但是,這一方案一提出來就被基斯國王給否定了。基斯國王認為,這個方案的意圖太過於明顯,會引起卡瓦國的反對,影響兩個國家的正常交往。而基斯國王要的是在一種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就能讓卡瓦國的糧食轉移到基斯國來的方案。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商討後,依然沒有得出讓基斯國王滿意的方案。就在基斯國王一籌莫展之際,有一個年輕人給他寄來了一封信。基斯國王看完這封信後非常高興,因為這個年輕人在信中向基斯國王介紹了一種可以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就將卡瓦國的大部分糧食轉移到基斯國來的方案。

基斯國王立刻按年輕人的方案來做。首先,他製造出了一種可以用來兌換的鐵器,他將這個東西命名為貨幣。其次,他派人給卡瓦國王送去了一批數額不菲的貨幣,並讓使者告訴卡瓦國王,以後拿著貨幣就可以到基斯國來換取鐵器,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拉著一車車的糧食到基斯國來換取鐵器了。緊接著,基斯國王下令讓貨幣在本國流通起來,基斯國的人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人與人之間換取東西都要用相應的實物,而是改用貨幣換取實物。

卡瓦國王收到那些貨幣後有點不相信:憑著這些東西就能換來實物?於是他就派了一個大臣帶著好多的貨幣去到基斯國購買鐵器。

很快,卡瓦國王派出的大臣就帶著很多鐵器回來了,並告訴卡瓦國王:“基斯國製造的這個叫貨幣的東西很不錯,整個基斯國的人都用它來換自己需要的東西,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拿實物進行交換,既省事又快捷,而且還解決了在實物兌換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問題。”卡瓦國王聽完使臣的話之後,也決定仿效基斯國王製造貨幣。

卡瓦國將要發行貨幣的消息傳進基斯國王的耳朵裏後,基斯國王趕緊派了一位使臣去卡瓦國。基斯國的使臣見到卡瓦國王之後說:“尊敬的陛下,我們的國王讓我告訴您,卡瓦國不需要製造貨幣,因為卡瓦國最忠實的夥伴基斯國會將自己的貨幣提供給您的國家的,您可以拿著這些貨幣到我們國家換取鐵器,想換多少就換多少。但是,我們給您貨幣的前提是您要允許貨幣在您的國家流通,就像貨幣在我們國家可以換任何想要的東西一樣。另外,我們再為卡瓦國提供大量貨幣的時候,希望尊敬的陛下能返還給我們一些糧食。”

卡瓦國王聽完善斯國使臣的話後,心裏非常高興,立刻答應了基斯國的請求。後來的事實證明,當卡瓦國王答應基斯國請求的那一刻起,卡瓦國就變成了基斯國的糧食生產基地。基斯國王在得知卡瓦國王同意他的請求後,立刻下了這樣一道命令:基斯國趕緊製造大量的貨幣去卡瓦國購買糧食,鐵器兌換貨幣的價格再增加一倍。

基斯國王又命令那個年輕人將他的方法編成一本書,讓基斯國的貴族開始學習。直到後來,以這本書為母體,繁衍出了很多與這本書內容有密切關聯的書,並最終形成了一門學問,而這門學問就成了綁架卡瓦國生產價值的秘密武器。

十多年過去了,基斯國的人比卡瓦國的人富有了很多,因為基斯國用貨幣換來了卡瓦國的糧食,基斯國王再也不必為糧食的問題而擔心了。兩國之間的交易平衡被打破了,由於利益衝突比較嚴重,兩國開始經常出現摩擦。曾經平靜幸福的生活被打破了,但是在雙方交換的利益鏈上,由於卡瓦國使用的是基斯國的貨幣,所以其一直是利益受損的那一方。最後的結果——基斯國越來越富有,卡瓦國越來越貧窮。

從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基斯國王之所以能將卡瓦國的糧食轉移到基斯國來,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製造了貨幣。另外,基斯國之所以能夠將卡瓦國變成自己的糧食生產基地,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基斯國掌握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就叫做經濟學。

那麼什麼是經濟學呢?所謂的經濟學就是專門研究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的學問。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學已經不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了。但是,經濟學畢竟是一門十分複雜的學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懂得的,或者說我們都能正確理解經濟學的概念甚至明白任何一個經濟效應的作用,但我們就是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熟練地利用經濟學知識去避開經濟效應中對我們的不利影響,不懂得利用經濟學的知識去化解自身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危機,更不要說熟練地運用經濟學知識去為自己創造財富。因為,一直以來,在普通民眾的腦海中都有這樣一個定勢思維,學好經濟學和熟練地運用經濟學知識創造財富、避開經濟效應中的不利影響是經濟學家的事情,或者說是政府官員的事情。

很明顯,這一定勢思維是非常錯誤的。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從古至今經濟學家中沒有一個是窮人,而像藝術家中卻有很多都是生活很落魄的人。大家同樣都是“家”為什麼就有貧富之差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藝術家們像普通人一樣有著這一定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