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呢。”
“還有塔塔。”
“你真是個小好吃佬——小紅帽走呀走,走到樹林裏麵來了,突然小紅帽一下子迷路了。奶奶的家在哪裏呢,嗚嗚嗚,小紅帽著急得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她看見樹後麵藏了一個什麼。”
“藏了一個狼狼。”
“狼狼要做什麼呢。”
“它要吃掉小紅帽。”
“那小紅帽怎麼辦呀。”
“帽帽對狼狼說,狼狼,你別吃我吧。我很乖。”
“可是我肚子餓了,就是要吃掉你……我就是要吃掉乖寶寶。”
“你吃掉我了,奶奶會知道的,她會讓獵人爺爺把你打死的。”
“可是我還是要吃掉你。哼哼。”
“那我把籃子送到奶奶家裏去了,你再吃我吧。”
“好的。”
“於是大灰狼就跟著小紅帽走呀走呀走,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家裏藏了一個獵人爺爺。”
“那獵人爺爺是不是把獵槍拿出來了呀。”
“是的,還要打大灰狼。”
“那大灰狼怎麼了呢。”
“嘣,獵人爺爺把它打死了。”
“然後呢。”
“小紅帽就和奶奶一起吃糕糕,吃塔塔了。”
講過幾次之後,我就開始不斷地改動裏麵的內容。而隻要有一個不同的地方,你就會發現得了,然後說爸爸你講錯了。我也沒有強調你非要這樣講,不能那樣講。對於你來說,隻要你自己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你說錯了就錯了。我錯得越來越離奇,你聽得也就越來越細心。這樣教育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極少會有父母知道自己的教育將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來,或許絕大部分父母都隻是一種盡心的意識吧,隻要自己盡心盡力了,結果隻希望更好一些就行了,沒有更多的奢望。
就這樣,你轉眼之間就成了串燒大王,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串燒一下:
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冰心在玉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又綠江南岸。
當然你最大的能耐就是串燒歌曲,什麼歌曲到了你的嘴裏都會無厘頭地串燒起來。
“泥巴裹滿雞腿,口水濕透衣櫃。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一定要吃掉你。吃掉你,吃掉你這隻叫花雞……吃呀吃呀吃掉你……滿天風沙唱出個大煙鬼……左一口呀右一口,你是我的好朋友……”
“現在上來幹什麼……三毛錢買一碗……”
一位戰友聽到後笑得前俯後仰,還有比這更好笑的東西嗎。
有時我特意朗讀一些韻文,讓你注意到語言中的邏輯停頓和語調中的抑揚頓挫,這有助於你對語言美和對作品的理解。有時我用書麵語言來讀,有時就用平日裏父女倆之間的語言來讀,一些嚴肅的作品通過我讀出來之後,你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你在家裏的時候,極少開電視。動畫片也隻給你看兩到三次,等到你可以將情節大致回憶起來後,就再不開畫麵,隻放聲音給你聽,最後連聲音也關掉了,我們倆就可以扮演裏麵的各種角色了。
把你領上閱讀之路的過程中,我隻肩負著兩大任務,一是要讓你喜歡閱讀,第二就是要教會你怎麼讀,至於解釋、分析等方麵,我一點都不強求。
兒話音我也不介意用。懂得說正式語言之後,你語言裏的兒化音我不去特別糾正,隻是引導你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語言,在家裏可以說多一點兒化音,在外麵多一些正式音。
我還教你用RAP節奏來說話,改變說話的節奏。常常用多種不同的節奏來說話,給你全新的感覺,讓你覺得說話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我們時常用唱歌來進行交流。
爺爺的牙刷在哪裏?
爺爺的牙刷在衛生間。
爺爺的牙刷什麼顏色?
爺爺的牙刷紅顏色。
奶奶的牙刷在哪裏?
奶奶的牙刷杯杯裏。
奶奶的牙刷什麼顏色?
奶奶的牙刷不知道顏色。
爸爸的毛巾什麼顏色?
爸爸的毛巾扔掉啦。
爸爸的毛巾在哪裏?
爸爸的毛巾吃掉啦。
一旦你的語言裏麵出現了錯誤,或者搭配不好,或者咬字不準,我都會馬上停下來手頭上的事,無論當時油鍋燒著,還是電話接著,我都會停下來,給你糾正,直到錯誤完全糾正了為止。我知道如果你正在犯錯誤的時候給你幫助,才能使你得到更多的受益。
給你讀的故事,我一定會先溫習一遍,倒不是因為故事本身不熟悉,而是將裏麵的一些可能對你造成理解困難的句子或者語詞改造一下,換成你可以聽得懂的,然後故意留一兩個非常明顯的釘子,讓你自己把它們找出來。你發現後,就會問,這是什麼意思呀。你自己問了之後,我再給你回答,這樣的記憶就會非常深刻。
好多種語言都可以教給你,讓你熟悉各種各樣的發音,當然你不可能記得住那麼多的東西,但至少你的模仿能力是沒有問題的。隻要別人發一個音,無論你以前聽到過沒有,都可以百分百地複製下來。我感覺這樣就夠了。
交流上的成功,可能是我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每一個用詞都是出奇的準,特別是副詞的使用能讓我平淡的生活增添幾份色彩:我以為,我認為,我原來以為……
我帶你更多地做戶外運動。有時,我們一人打著一把雨傘就到公園裏去了,一位老爺爺看到我們倆的樣子,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哪裏是兩父女,就是兩兄妹,兩個都還是小孩,現在的父母呀,怎麼辦呀。不由得連連搖頭。是的,他們不可能接受父女之間這樣一種朋友的關係,在他們看來父女之間就應該是一種威權關係。
創新是人之生命,任何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規,一旦一件事情隻能按部就班進行時,就意味著死亡,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小到日常做飯這樣的事情,大到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無不如是。就拿你吃飯來說,如果菜品一時沒有新意的話,就可以換一個盛飯的碗,也可以提高你吃飯的興趣,再不行就換一曲新的背景音樂,再不成的話就用一些美麗動聽的語言去描繪一下你要吃的食物,長尾巴的,戴圓帽子的,紅的綠的。這還不成的話,就用幽默的語言來形容一下你吃飯的形象,你聽了就會咯咯笑起來,然後胃口又會好起來的。看來無論什麼事,都要用心才能做好的。
在你語言發展期間,我更多的是給你以語言模仿的可能,各門外語一些最常用的音節,我發出來之後,不用我說,你就會自己模仿起來,而且還像模像樣。但在這個時候我不會教你認識文字的。不想在你應該多玩的時候加重你的負擔,教育隻能循序漸進,按照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來進行。我從來都不相信有什麼神童的,如果相信我隻相信極個別神童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父母培養出來的,看看那些早慧的孩子,又有幾個不成為方仲永呢。除了父母無知之外,難道為人父母的就沒有一點功利的因素在作祟嗎。
你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知道這種沒有方言的教育是好還是不好。長大後,沒有方言的日子一定會覺得少了點什麼的,但是,這似乎又是一條成長的必由之路。
沒有故鄉的人是可恥的,那麼沒有方言的人呢。雖然我知道沒有方言的教育可能會有一些問題,但我寧願認為普通話就是你的方言,就是你的母語。然後一門或者兩門外語才是你的普通話。這聽上去有點滑稽,但我的確是這樣想的。學習一門語言根本不知道語言為何物,隻有學習精通兩三門不同語族的語言後,你才能對語言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現在國人已經將英語的學習神化了,似乎英語不是一門簡單的語言,而是進入天堂的入場券、靈魂的守護神。我更不會把你送到什麼早期語言培訓中心去,除了給我們國家的GDP做出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貢獻之外,再也不會有什麼更多的作用。
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隻有不知道愛、不懂教育、不會教育的家長,用不著拿任何別的理由來文過飾非。人性如水,圓圓方方,孩子不好就是自己教育不得法。
《莊子》裏麵曾經有過一段關於曲木的描述:
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人生於世就當如此,不能倒行逆施,隻能因勢利導,作“愛之曲木”,但這種觀念在如今這個功利至上的社會中,又有幾人能夠識得其中之真呢。全身心地愛你,又要保持你完全人格的獨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易。
顯然,如此形而上的分析不可能得到任何正確的結論,唯一可以力行的隻有做好自己能做好的煙火父親。唯有此,我才能承擔起父親這一名號。
以前是,現在是,將來還會是,直到永遠都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