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軍事鬥爭經驗,並將這些經驗整理升華,形成了大量充滿靈性和智慧的兵家典籍,對一代代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博大精深、廣為人知的《三十六計》,就是其中一份寶貴的智慧資源。
《三十六計》沒有準確的成書年代,據推測,大約應在明、清之際,作者已不可考證。該書整理了在曆史上廣為流傳的三十六個計策,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等六套(每套六個計策),向人們介紹了在各種環境下克敵或避敵製勝的謀略。
《三十六計》又稱《秘本兵法》。它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易經》,並運用其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對戰爭中的虛實、勞逸、剛柔、奇正、攻防、彼此等辯證關係進行了客觀論述,體現了非常深刻的辯證哲理,從而獲得了一種很強的廣泛適用性。因此,該書遠遠超出了軍事鬥爭的範疇,曆來被廣泛運用於政治、經濟、外交、體育競技等各個方麵,成為一股曆久彌新、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牛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確實,任何一種創新都首先來自繼承,沒有繼承就不可能有發展,曆史和文化是不能割斷的。我們深信《三十六計》這樣一本經過曆史大浪的衝刷仍得以保存和留傳、具有真知灼見的謀略之書,對少年兒童從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中汲取過人智慧的滋養,做到古為今用,不斷提高應變能力,適應正變得越來越激烈的當代社會競爭,將非常有益。
為此,我們本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原則,從少年兒童的閱讀特點出發,首先介紹計名來源,然後用若幹個經典戰例,對每一個計策進行形象的闡釋,讓少年兒童自己從古今中外大量的實戰經典中去體會、領略三十六個計策的精微奧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