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研究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五種:(1)調查;(2)實驗;(3)內容分析;(4)深入個案研究;(5)觀察與民族學方法。五種方法中前三種屬於定量的(quantitative)研究方法,第四、五兩種屬於定性的(qualitative,或定質的)研究方法。所謂定性方法是指研究隻重對象的性質,如貧困與富裕、喜愛與憎惡等;而定量方法則指研究除了注重對象的性質,還設法度量這些性質,如在研究貧困與富裕時用收入這一指標對之加以度量,在研究喜愛與憎惡時用某種經過特別設計的尺度對之加以度量(如用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不太喜歡、很不喜歡這一包括四個取值的尺度來度量喜愛的程度)。
第一種方法調查(survey)是當今社會學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它一般是從一個經過界定的總體中作概率抽樣(也有非概率抽樣),然後將樣本中研究對象的情況填入事先準備好的問卷。填寫問卷又包括兩種途徑,一種是由樣本中的研究對象自行填寫,通過郵寄或其他方式散發和回收問卷;另一種是由訪員帶著標準問卷對樣本中的研究對象進行訪問。訪員問,研究對象答,然後由訪員填寫問卷。除一次性調查外,還有通過對同一組對象在不同時間點上的重複調查,這種調查稱為定組(panel)調查,用以發現變化趨勢。一般認為,調查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可以獲得比深入個案研究或觀察一類定性方法更加準確的結果。例如,一個容量為1000的隨機抽樣樣本可以給出一個大得多的總體(如全北京所有的大學生)中人對某件事的態度的描述,而隻包含極微的抽樣誤差。因此,調查與個案研究、觀察等方法相比是既省時又省力的一種方法。隻是我國目前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手段仍停留在十分原始的階段(大多數隻用到頻數和比例分布為止);一旦采用社會統計學中的分析工具,調查的質量將令人刮目相看。但是調查這一方法亦有明顯缺點,即隻顧及尺度的整齊劃一,而喪失了研究的深度。定量方法的這一短處恰恰是定性方法如深入個案研究的長處。運用後者,研究的內容要深入得多,如導致離婚的原因不一定是進行調查之前能全部預料到的,在深入個案研究中則可發現那些預料之外的因素,這也是許多人在設計調查問卷之前先做少量深入個案研究或觀察的原因。
第二種方法是實驗(experiment)。實驗的基本做法是設計控製組與實驗組,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組成員施加某種刺激而令控製組成員保持原樣,然後將實驗前後兩組的情況加以比較以確定實驗剌激的效果。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某人發明了一種新教學法,實驗用抽樣的方法選取一些學生組成實驗組,另一些學生組成控製組,在實驗之前先進行考試,將成績記錄在案,然後對實驗組成員施用新教學法,而對控製組成員仍采用傳統教學法。一個學期之後再進行考試看兩組的成績是否有顯著區別。如果實驗組與控製組相比成績沒有區別或更差,證明新教學法失敗;如果實驗組成績比控製組顯著提高則證明新教學法成功。實驗的方法也屬於定量方法,其優點在於研究結果的意義十分明確並可重複進行;其缺點在於人為因素過重。一旦將實驗推廣到真實社會環境之中,不一定能得到預期的效果。仍以新教學法為例,在實驗中證明是成功的教學法推廣到全國所有的同類學校時不一定能得到與實驗相同的結果,因為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不可知的因素會影響到新教學法的效果。
第三種方法是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這也是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如果說調查和實驗是以人為對象對某種社會現象進行直接研究的方法,內容分析則是以文獻為對象對社會現象進行間接研究的方法。例如我們要研究中國曆代婦女地位的變化,不可能找到一位唐代女性直接調查,而通過對曆代小說中婦女形象的分析則可達目的。我們發現以前小說中婦女形象多為妻、妾、母親、女兒,或許還有小商販、妓女,而近現代小說中出現了女學生、女工、女幹部等,對文獻內容所作的分析可以使我們達到對婦女地位這一社會現象的了解。內容分析的主要優點是使研究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製;此外,不像直接研究本身可能對研究對象產生影響而造成研究的失真,文獻不會因為研究過程而發生變化。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研究隻能限於那些形成文獻的東西,難免有重大的遺漏或偏見。此外,有些學者認為,文獻與其說是社會現實的反映還不如說是其原因,或者說既是反映又是原因。例如,對於拾金不昧這類事跡的報道常常又是以後繼續發生此類事跡的原因。
第四種方法是深入個案研究(intensive case study)。這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往往由研究者對研究對象就某一題目作深入的訪問。問題提得抽象,讓研究對象有發揮的餘地,例如:“你對自己的工作滿意不滿意?為什麼?”它既是對一個人、一個群體或一個組織的曆史與現狀的研究,又特別注重個案史中引起轉折的事件。例如,下鄉插隊這一經曆對於“老三屆”的學生往往成為一生的轉折點。深入個案研究常常采用深談的方法,當然查閱有關個案的文獻檔案也是一種途徑。這種定性研究方法的優點在於所得材料十分具體,研究過程又充滿了靈活性;與對象交談過程可能使研究者得到與題目有關或題外的啟發從而豐富研究成果。這種方法將對象作為一個生動的整體來研究,而不像定量研究那樣隻看到對象的某些特征而忽略了其他,因此深入個案研究的方法又特別適用於對一個處於變動中或經曆了變動的對象的研究。此外,這種方法不強調大樣本,可以從很少的個案中得到大量的信息。有利必有弊。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難以將研究結果數量化。雖然個案可以對總體的狀況提供線索,但難以據此對任何總體作出精確的推論。此外,由於個人的原因,研究對象可能提供不真實的情況,在樣本容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個別人提供假情況不會對研究的正確性造成太大危害,但它在個案研究中就顯得危險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