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亦舍亦得,感受人生 (2)(1 / 3)

得到紫砂壺的人誤以為蓋子碎了,於是幹脆把壺也扔了,就憑一般的經驗想當然地以為壺一定也碎了,當看到蓋子並沒有碎時,想到已經被扔了的壺再一次想當然地認為壺肯定也碎了,於是毫不猶豫地把蓋子踩碎了。等到他出門看到了掛在樹上完好無損的壺。按照一般的情況看,這個人的判斷並沒有錯,看到這樣的結果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認為真的是背到家了,運氣實在太壞,或者這隻壺是真的和他沒有緣分,但其實造成我們這樣的想法的都是因為經驗主義,而這個經驗主義的產生一部分是因為小時候大人的灌輸。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自身的經曆,一次兩次以後我們便按既定的想法去判斷了。以為沒有例外,但是偏偏生活總是在不經意間轉彎。

而那個在親戚家幫忙做工的年輕人的故事則更是讓人唏噓了。一部分因為心虛,一部分則因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所以作了一個慌不擇路的選擇,犯下了後悔莫及的錯誤。而生活的豐富與意義在於,許多表象上貌似的必然,其結果卻往往是非然的。許多時候,隻有堅持到了最後,生活的真相才會水落石出。

人的一生總是會經曆許多類似的十字路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時候應該左拐,有的時候需要右轉,有的時候在左拐了之後還有機會回頭,但是有的時候隻有一次機會,錯了就要付出代價。這樣的抉擇不簡單。正確的選擇可以造就生命中燦爛的前程,錯誤的選擇可以毀掉生命中的夢想而使人嚐盡遺憾的苦果。因此,選擇是歡娛的過程,選擇是痛苦的過程,選擇是悲愴的過程。選擇需要高深的思維功底,選擇需要切合實際的判斷能力,選擇需要謹慎的態度,選擇需要果斷的決策,選擇需要充足的時間。因此,在每個十字路口,我們都應盡可能地去避免因為太多的想當然而作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選擇。

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老一少兩個朋友,誤入深山老林,幾乎彈盡糧絕。夜裏,年輕人正昏昏欲睡,忽然看到老者悄悄在石頭上磨匕首。他一下子驚在那裏,想起了過去聽說過,人餓到一定程度,會吃掉同類。一陣涼氣從心底冒出來,在饑餓的恐懼之外,又增添了被殺的危險。年輕人不想坐以待斃,於是,他也開始一有時間就磨自己的匕首。水和幹糧越來越少了,兩個人開始互不避諱磨匕首的急迫,偶爾年輕人看一眼老者,發現對方正若有所思地看著他,他就更加使勁兒地磨起自己的匕首來,一邊磨一邊想:什麼時候動手合適,我一定要搶在他前麵下手。當最後一塊幹糧吃淨之後,年輕人看著睡在另外一側的老者,悄悄舉起了匕首。老者卻突然一個翻身,跑出了山洞。年輕人正猶豫著是不是該追出去,忽然聽到老人驚喜地呼喊:“有人來救咱們了。”年輕人跑出去一看,一小隊探險隊員正從叢林深處走來。得救的年輕人把匕首遠遠地拋出去,沒想到老者親自給他撿了回來,他拉著年輕人的手頗動感情地說:“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還這麼年輕,怎麼可以自殺來成全我,實在萬不得已,我會先你動手殺掉自己,讓你有充足的食物。”

和掛在樹上的茶壺比起來,迷失在深山的年輕人是幸運的,因為他等來了真相,少了一份為盲目的莽撞所付出的代價。其實,真相麵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隻要你有足夠的耐心,隻要你肯眼見為實後再作出決斷。

4.急功近利隻會毀了你

今年假期,他從廣州飛往北京參加精英高爾夫球訓練營,學習打高爾夫球。其實在沒參加精英高爾夫球訓練營之前,他認為打高爾夫球沒有什麼意思,這麼小的球,還不容易打嗎?電視裏的高爾夫球比賽,他從來沒有耐性看。但他是個喜歡挑戰的人,也是一名全能型的運動好手。來訓練營的目的是想摘掉高爾夫球盲的帽子,成為真正的“十項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