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有得也有失,有失才會有得 (3)(2 / 3)

8.禍從口出,謹言慎行

謹言慎行是曆代先賢告誡後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孔子就曾經說:“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像是俗語說的:“百病從口入,百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就容易惹禍。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說話不當產生矛盾的事,可能我們每個人都親身經曆過。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牽涉的利益一般都不是很大,禍害也不是很嚴重,所以有些人往往不重視這個問題。

江西衛視就曾經播出這樣一件事:

一個在醫院剛出生一天的嬰兒,被人潑了硫酸,嬰兒的眼睛與鼻子幾乎都燒沒了。這幾乎讓人不敢相信,一個如此弱小的生命,竟然有人能痛下殺手,凶手與這家人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隨著警方的介入調查,凶手很快被抓到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凶手竟然是嬰兒母親的閨中密友。

事件的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麵:原來凶手以前與嬰兒母親雖然關係很好,但卻因為發生了兩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對嬰兒的母親懷恨在心。一件事情是她曾經向嬰兒的母親借錢,結果嬰兒的母親以手中無錢為由,拒絕了她。但幾天之後,嬰兒的母親卻又在聊天中,告訴她自己剛剛借了錢給別人。凶手聽後便懷恨在心,覺得嬰兒的母親是在耍自己。

另外一件事情是,一年前凶手的孩子出生後,樣子不太好看。嬰兒母親前去探望時,對剛出生的寶寶說了一些不太中聽的話語。這讓凶手對嬰兒母親的恨意又加深了一層。時間一天天過去,凶手的恨意卻是與日俱增,所以她在嬰兒降生的當晚,裝扮成醫生走進了醫院的婦產科。當記者在監獄中采訪服刑的凶手時,問她為何要在一個無辜的嬰兒身上下如此毒手。她說:“我就是想讓嬰兒母親也感受到我曾經感受過的痛苦,讓她付出傷害我的代價。”而麵對記者的鏡頭,嬰兒的母親卻非常愕然,她沒有想到自己的粗枝大葉和口無遮攔,會給別人造成那麼大的傷害,也會給自己帶來這樣大的痛苦。

這場悲劇留給人的教訓是深刻的,它提醒我們在為人處事時應當謹言慎行,以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所以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口兵誡》中說:“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意思是應當特別謹慎呀,當你打開心靈的窗戶,開口說話的時候。

在我國曆史上,還有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皇帝竟然因為酒後的一句戲言,被自己的愛妃命令婢女將他活活悶死。這個皇帝就是晉孝武帝司馬曜,他是東晉時期的第九個皇帝。

公元396年九月的一天,司馬曜跟平日一樣,與自己最為寵愛的妃子張貴人飲酒取樂。他狂飲不止,很快就喝醉了,這時他硬要張貴人再陪他對飲。張貴人也已經酒足,難以再飲,於是極力辭謝。司馬曜開玩笑說:“你今天如敢違抗君命,拒不陪飲,我可要定你的罪喲!”張貴人也笑著說:“臣妾偏偏不飲,看陛下定我什麼罪!”司馬曜醉眼蒙矓,他嚇唬張貴人說:“你用不著嘴硬。你已經年近三十,應該廢黜了,我有的是年輕貌美的佳人。”說到這裏,又大口嘔吐,穢物噴得張貴人滿身都是。左右的侍從見他真醉了,慌忙將他扶入臥室,讓他上床睡覺。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貴人自從得寵以來,平日裏是恃寵生驕、嫉妒成性,最擔心的就是司馬曜寵愛別人、廢棄自己,而這時自己的容貌將要衰老。當晚,張貴人思來想去,越想越感到害怕,越想越不甘心,一時又氣又恨,頓時起了殺心。不知從哪裏來的膽量和決心,她召來心腹宮女,命令她謀害司馬曜。她們偷偷地溜進司馬曜的臥室,見醉酒的司馬曜正在熟睡,她們就用被子蒙住司馬曜的臉,幾個侍女重重地壓在上麵,任憑司馬曜拚命掙紮也無濟於事,最後活活地把他憋死了。當時,太子司馬德宗年幼,專權的司馬道子(司馬曜的弟弟)對這件事的發生根本沒有調查的意思,就以張貴人所說的皇帝於睡夢中“魘崩”作為了結論。所以這件大逆不道之事,竟然是不了了之,那一年司馬曜才35歲。後來,張貴人還是害怕事情會暴露,於是,就偷偷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