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早上七點,很準時的,英國的電話打到楊景行手機上,說話的明顯是個上了年紀的男人:“對不起,我是伯特格林,我想和楊景行先生通話。●⌒,”電影中的英國腔。
楊景行說:“你好,格林先生,我是楊景行,希望這個時間不會影響你的休息。”
格林說:“不,不……如果沒有這次通話,才會讓我難以休息,楊景行先生。”
昨天剛學了交談禮儀的楊景行說:“格林先生,我想謝謝你和安德森先生的真誠以及你們所做的,我無意浪費你們的寶貴時間,所以我能很確定地告訴你,我不會成為一個出名的鋼琴家,也不會做會導致事情朝這個方向發展的事情。”
那邊等了一會才說:“楊景行先生,我能問嗎,為什麼?”
楊景行說:“個人愛好,我有很多愛好,我不能偏袒其中一項,這樣對其他的事情不公平。我讀過你的專欄,有那麼一次,你抱怨過自己的身份讓你不能像一個普通聽眾那樣簡單地聆聽音樂,我覺得你是認真的。”
格林沉默了一下承認:“是的,我是那樣說的,謝謝你能記住那些話……我想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或多或少。”
楊景行還是說明一下:“比起演奏,我更愛聆聽別人。比起音樂,我更愛人。比起名望,我更喜歡簡單的愛。”他還是水平有限,不知道怎麼表達樸素平實這個意思。
那怕當了幾十年樂評人,格林也還有自己的局限:“對,東方文化。”
楊景行直白:“你錯了,東方文化是包容和博大的,而我是狹隘的。我不想為更多人演奏,我不需要素不相識的熱為我喝彩。不過如果能成為你的朋友,我會感到很榮幸。”
格林也客氣:“也是我的榮幸!我想我能再問我的朋友一個問題,你還是一個作曲家,我相信,已經有很多你並不認識的人為你的作品歡呼過了……有什麼不同嗎?”
楊景行說:“很大程度上,我的作品都是為了某個人或者少數人而作,我希望能和她們交流,她們能在演奏的時候開心……僅此而已。”
格林感歎:“正如我所想……不過我並不想稱之為狹隘。”
楊景行並不在意:“叫什麼不重要,並不特殊,我和所有人一樣,盡量隻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個電話打得比較久,格林還是表示想來中國一趟,想看看是什麼讓楊景行在名利的道路上“能跳過一個巨大華麗誘人卻險惡的中間環節而直接達到終點的”。要知道許多人連這個中間環節都難以企及,當然,也有極少數人達到終點,但是格林覺得自己也才遠遠地看見終點。
九點鍾,陪母親姨媽去逛街之前,楊景行給李迎珍打電話:“我把格林忽悠過來了,不采訪我了,來講座,您讓路主任快把這功勞搶著。”
李迎珍無語好一會:“你又在打什麼主意?”
楊景行說:“誰讓您這麼低調……我們為明年做準備。”明年春季學期,李迎珍就要退休了。
李迎珍氣:“你先別說明年,你今年,現在有什麼打算!?”
楊景行說:“我該做什麼做什麼,您別生氣,下星期回去讓您當麵教訓……”
讓母親陪了自己兩天,楊景行說話算數,星期天下午就回浦海了,還發財了,帶著買四個車位的錢。蕭舒夏說了,那車位齊清諾不用,有的是人用。
星期一早上,楊景行到校報道,事情多著呢。鋼琴係是《d大調奏鳴曲》的分析,曲式和結構上的客觀東西已經書麵化了,幾乎詳細到每個小節,是張楚佳和馮教授的助教一起做的,十幾頁密密麻麻。
楊景行看了一下,說師姐的理論當然不成問題。至於曲子的情感內涵,楊景行覺得還是就別斤斤計較了。
曲子的硬性難度對安馨來說是個挺大的挑戰,但是楊景行相信她會有足夠信心。
作曲係要出版《楊景行鋼琴奏鳴曲集》的事已經開始運轉,其實也簡單,浦音出版社有專門人才整理排版,弄好後楊景行審核一下就好。
主要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那些標注,賀宏垂覺得為了那些琴童考慮,還是詳細一些為好,當然都得楊景行自己來做。尤其是d大調奏鳴曲,鋼琴係內部雖然都連聲稱讚,但是細節上的定論又有好多爭議。
賀宏垂說:“叫我去開會,我怎麼好表態?你自己來!”
三首奏鳴曲再附帶一首練習曲,練習曲沒名字,因為《饞貓》實在不嚴肅,楊景行怕挨罵。
楊景行好像真的是著名作曲家了,賀宏垂居然想弄個三千本的首印。三千本啊,全浦音強行人手一冊也才三分之一。可如果放進書店,請問誰認得楊景行?
不過這些事不用楊景行操心,賀副校長已經決定了:“……你先想一想,請什麼人幫你作序,最好再多一些有影響力的人,一人一兩句,簡單點評一下放在封底。”
楊景行早想好了:“當然您幫我寫。”
賀宏垂點頭:“我當然是可以,但是丁老、唐青、校長、李教授龔教授,怎麼合理安排……你第一次出樂譜,自己考慮周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