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要想家庭幸福,女人當然要當家做主(3)(1 / 3)

有很多媽媽在育兒和自己的事業上都取得很大的成功。她們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蘇珊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博士時跟她的同學結婚,畢業後兩人來到美國南方的一個小城市。14年過去了,他們的“二人世界”變成了“八口之家”,蘇珊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就沒有參加過任何有報酬的工作,孩子也沒有在外麵讀書。她和社區裏的另外兩位母親合作,每天輪流在家裏教孩子,周末組織其他母親一起為孩子們補習。在帶孩子之餘,蘇珊也從事她喜歡的活動:讀書、研究、寫作。她說,親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是一種快樂。

新西蘭前總理詹妮·希普莉獲得了事業和家庭的成功。她育有一女一兒,女兒26歲,兒子24歲。她深信,女性確實能在這兩個方麵都獲得成功。但她也提到,當她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她專門休假帶孩子;而在她做總理的時候,丈夫也承擔了許多責任,這些都為她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日本的全職媽媽相當多,成功的也不少,左藤葉子就是其中之一。她有一兒一女,兒子頗有文學天賦,12歲就出版了個人童話集;女兒喜歡畫畫,多次在少兒繪畫比賽中獲獎,而且,在其他方麵也非常出色。左藤葉子學的是教育學,研究生畢業後在一家報社做記者,常有轟動效應的文章發表。但在懷第一個孩子時,她毅然辭了職,一心一意做全職媽媽。她認為孩子是母親最偉大的作品,母親有責任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體會愛、懂得愛、愛別人。她從不簡單地灌輸給孩子應該如何、不許如何等,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一起分析、商討,給孩子建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後由孩子自己來作決定。她並沒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局限於家庭瑣事上.她關注社會上的重要事情,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永遠是新知識和新觀念的追隨者,沒有被淘汰的感覺。她讓孩子從媽媽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有了解社會、探索世界的勇氣和能力。她還認為自己必須終身學習,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今天,在中國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放棄工作。在家照顧孩子1—3年。

許韻含今年31歲,在一家大公司做外貿業務部經理。半年前,許韻含懷孕了。為了能讓胎兒順利成長,她不但報名參加了兒童智力開發中心的孕婦指導班,還心甘情願地放棄了年薪20萬的工作。

很多朋友都為她感到惋惜。作出這樣的選擇,對任何職業女性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拿過高薪並體驗過白領生活的許韻含,對此卻表現得很坦然。她說,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人生的第一個三年是智力形成的關鍵期,為了孩子的將來,犧牲工作是值得的。

其實,在作這個決定之前,她也猶豫了一番,自己到底是等生了孩子休半年的產假呢,還是幹脆辭職在家專心地帶幾年孩子?一時,許韻含也很拿不定主意。

而且,家裏的老人也不同意她放棄工作,他們對韻含說:“這麼好的工作幹嗎要放棄呢?不就是帶孩子嗎?我們已經退休了,完全可以幫你帶啊。用不了幾年,孩子就長大了,我們就不用操心了。何必辭職呢?”

丈夫也不同意她辭職,丈夫認為她的事業辛苦做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如果現在放棄,可能就前功盡棄了,而且這幾年對她的事業很關鍵,可能會有更好的機遇得到更大的發展。假如現在辭職,必然會對事業產生影響,很有可能對家庭生活也產生一定影響,因為畢竟收人減少了。

這時,聽說了她懷孕消息的同學小櫻打來電話恭喜她。她就向已經有了孩子的小櫻提出了這個令她困惑的問題。

做了好幾年全職媽媽的小櫻說:“從目前的情況看.我覺得當初的選擇很值得。”

小櫻大學是學英語的,原來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孩子出生後,因為老人無法帶,請保姆不放心,聽說全托又會讓孩子孤立無助很可憐,於是小櫻決定辭職。偶有聽說誰家的孩子得了自閉症,更是讓她堅定了當全職媽媽的決心。

比起在公司上班,帶孩子要辛苦好幾倍,但看著女兒一天天健康成長,內心單純、陽光,小櫻很是欣慰。現在女兒生活很有規律,一回到家就有溫馨的環境,吃過晚飯一家三口鐵定要去散步聊天,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