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山寨衝擊波1(1 / 1)

深圳的形狀就像一支手槍,蛇口半島是南北向的握把,東西向的槍管大約50公裏,南北最寬的地方不到10公裏。從107國道過南頭關,就進入了槍膛——深南大道,全路段設計標準寬度為140米,兩邊綠化帶各30米,路麵淨寬80米,並在路中間預留了16米綠化帶,以做將來建設輕軌之用。後來深圳決定建地鐵,16米的綠化帶繼續保留,種上紅花綠草,綠化帶變成了道路中間的一條大花毯。

雖然是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但主要的建築物都分布在槍膛的兩側。從西向東有深圳大學、科技園、世界之窗、錦繡中華一晃而過,然後經過竹子林到中心區,再往東就是上海賓館、華強北、地王大廈、東門。順著槍膛,深圳幾乎所有建築的、商業的、景觀的經典,都猶如電影膠片一般在眼前閃過。

科技園正好在扳機的位置,在中國,“科技園、軟件園、高科技園區、科技一條街”恐怕是城市中最泛濫的地名,以至於“正派人”羞於談科技二字,這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俗化名詞的能力。不僅是名字,俗化產品的能力也堪稱世界一流。但是,深圳的科技園還是有點不同,首先,它成就了中國兩家電子行業的高研發投入公司,華為和中興不僅規模比較大,在人員構成和研發投入等和全球電子行業一流的公司也比較相似。其次,以科技園為集中地,分布著無以計數的研發型小公司,其中大部分屬於計算機、通信、電子等行業。

從科技園到華強北,大約有15公裏,研發的比重越來越小、銷售的比重越來越大,華強北成為一個電子產品的集散地。因為毗鄰香港,無論走私還是正常的貿易,華強北都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因為獲得了先發優勢,即使後來者也具備了同樣的條件,仍然很難和這裏競爭。華強北和北京中關村還是有一些不同,它的銷售市場和科技園的研發相得益彰,華強北提供的元器件非常齊全,研發型公司可以在這裏采購到所有元器件,也把自己研發的比較簡單的產品拿到華強北一代銷售。在山寨手機之前,相對而言,深圳的電子市場還是有點科技含量的,不完全是倒買倒賣。

2008年,《IT經理世界》詳細的報道了山寨手機的情況:

在華強北高科德電子交易中心的一層,有一家星巴克咖啡廳,從外表上來看,它和別的城市裏的星巴克並無二致。區別最大的是這裏的人,在喝咖啡和抽煙時,聊的全都是手機生意。

在最靠邊的一個角落裏,幾個波蘭人正圍著一個穿著白襯衣、斜跨黑色大包的中國小夥子,他們手裏拿一款來自Orange的運營商定製手機,正在谘詢是否能夠仿製。小夥子很認真地將手機後蓋打開、取出電池,然後一項一項配件記錄著,不時抬頭用英語問道:“This24RMB,OK?This8RMB,OK?”

這隻是山寨機國際影響力的一個縮影。在深圳,電子配件資源極度豐盛,距離華強北數百米遠的華強路地鐵站旁,有易通、龐源等一批規模龐大的手機配件市場,裏麵的手機配件琳琅滿目、種類齊全,每個櫃台都是“專精一門”,有專門賣電池、觸摸筆的,也有隻賣手機芯片、鍵盤的。圈內有一個誇張的說法:“在華強路樓上樓下跑一圈,一台手機就出來了,連標簽都有了。”

科技園和華強北之間的車公廟附近聚集著的幾千家手機設計公司、寶安區大片的工廠,在深圳,手機鏈條的每個端點都相當完整。這條世界少有的廉價而又快速的“手機流水線”,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